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丘北茶花村:移民村“移”出村美民富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3-11-02 11:10:36
近年来,丘北县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会致富”的移民搬迁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移民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以解决移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为导向,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不断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幅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共建美丽家园
1958年,为建设红旗水库,茶花村群众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舍小家顾大家,毅然将世世代代生活居住的地方贡献出来,实施了搬迁,先后于1958年、1964年、1983年几经周折搬迁到现在的地址。
搬迁至此后,房屋多为土木结构,村子里81户有70多户是土坯房,居住条件差,村内基础设施滞后,道路狭窄,每逢雨季道路泥泞,出行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极度不便。
2016年,丘北县实施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程,在曰者镇新村、茶花一村、茶花二村、石坝、新寨5个村寨实施移民搬迁安置避险项目工程,使这些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由土基房变成整齐划一、颇具特色的新式楼房,活动场所设施配备齐全,过去人畜杂居、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在村民们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和生产方式,发展农、果经济作物,挣钱的路子越来越多。安置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住房、医疗、教育“三保障”实现全覆盖,人居环境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打造出水库移民和谐美丽幸福家园,实现移民群众困有所助、住有所居、居有所乐。
2022年11月,启动实施了茶花村“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项目,总投资1347.49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750万元;整合资金597.49万元)。新建传习馆、生态停车场、旅游接待广场、旅游公厕、风雨廊道、亲水景观平台、仿木围栏、岸堤改造、景观节点改造等旅游设施,打造普者黑首个集田园游憩、乡村休闲、生态体验、自然教育、壮族文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移民村,该村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2016年,15亩早熟蜜桃在茶花村落地开花。2018年,第一批早熟蜜桃刚上市被抢购一空,实现亩产值5000元以上,是种植玉米的5倍;为带领更多群众参与到早熟蜜桃种植中来,茶花沟村成立了丘北县绿康种养殖合作社,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村集体资金用来发展绿色生态的水果产业。全村早熟蜜桃从10亩发展到现在的350亩,其中:参与种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实现全覆盖。
另外,茶花沟村又种植李子256亩,2023年进入盛果期以后,每亩产量1000公斤左右。西瓜、葡萄、蚕桑等其他产业也相继在茶花村安家落户,全村呈现水果产业多点开花的局面。
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引领移民共同富裕
“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项目建设合民心、顺民意,移民群众积极支持配合,村小组无偿提供建设用地66.86亩,涉及53户,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将村集体资源和基础设施入股,与旅游开发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乡村旅游,村集体每年固定分红8万元,移民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及出售特色农产品增收,年人均收入增加5000余元。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提升乡村社会文明
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民思想教育,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将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起来,把牢文明实践着力点,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
围绕农村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纠纷、土地争议等问题,全面推行网格化治理,以文明实践站活动为基础,让矛盾化解在网格。通过每月开展文明乡风评比、黑红榜、五美庭院、文明户等活动,以评比促邻里互动、扬社会新风。
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茶花村等移民新村走上了一条“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幸福之路。
(丘北县搬迁安置办 段江华)
(编辑:董飞 排版:李法楠 责编:谢思思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