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央视《朝闻天下》关注文山州锦屏西风电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发布时间:2023-11-07 10:46:21
11月7日
CCTV-13新闻频道《朝闻天下》以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绿色转型,新能源成为云南支柱产业》为题
报道了云南省充分发挥绿色能源优势
打造全链条产业发展模式
其中
关注了文山州锦屏西风电厂工程一期项目开展情况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详细报道如下
↓↓↓
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绿色能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打造全链条产业发展模式。云南省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以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电子行业,连续15个月保持30%以上的增速,成为云南省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总台派出三路记者深入云南,从不同角度探访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故事。
位于云南省文山州的锦屏西风电场工程一期项目,9月底刚刚完成35万千瓦全容量并网发电,眼下二期安装调试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这一项目是全国在建项目规模最大的高原山地新能源基地,预计今年12月中旬全部投产后,每年可输送2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节约标准煤61.41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6.37万吨。
近年来,云南持续加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在充分扩展风力资源的同时,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型水电站相继建成投产,水电装机占比不断提高。仅今年1到9月,云南全省新增投产新能源装机1138.08万千瓦,是去年全年投产量的7.2倍。
云南省能源局综合处副处长 胡晓明:今年,随着大规模的新能源投产,风力和光伏装机容量已经先后超过火电装机,同时云南的绿色能源还通过“西电东送”源源不断地送到东部。
风能、光能等新能源发电有着清洁环保、高效节能等诸多优点,但是存在着发电随机性、季节性、波动强等问题,导致其产生的电力无法常态化、持续稳定地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这也一度成为当地发展清洁能源过程中的“绊脚石”。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云南大力支持绿色能源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化合作,探索“水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的绿色能源模式,这一模式将接入的水、风、光伏等电能整合打包输出为平滑稳定的优质电力。
发电问题解决了,如何存储运输、减少损耗也十分关键。
总台记者 王溪:我手中黑色的固态合金粉末和绿色的有机粉末,有可能是未来解决新能源存储的一把钥匙。新能源所发出的不稳定的电量通过电解制氢,随后通过这些固体粉末在常温下就可以把氢存起来,需要的时候再去转换释放,从而轻松地实现电量的消纳与转化。
南方电网云南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郑欣:固态储氢最大的特点是简单高效,因为它不需要制冷,不需要压缩机增压,从整个储存到释放的过程,能量消耗低。
立足资源优势,云南重点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2021年以来,云南抢抓新能源电池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战略机遇期,引入新能源电池企业60多户,行业头部企业20多户。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产值162.77亿元,连续12个月保持100%以上的高速增长。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工业处副处长 吴硕: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们将继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紧盯行业头部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继续对领先技术项目落地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全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集群。
相关背景:
9月28日,大唐云南锦屏西风电工程一期项目35万千瓦全容量并网。
大唐锦屏西风电项目是目前全国在建规模最大的高原山地新能源基地。该项目为云南省“8+3”新能源项目之一,2022年、2023年均被列为云南省重点工程的“重中之重”项目。
大唐云南锦屏西风电工程一期项目35万千瓦全容量的并网,标志着我国高原地百万千瓦级新能源示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将为有效缓解云南省能源供需“紧平衡”作出重要贡献。
大唐云南滇东新能源事业部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玉仕辉介绍:“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每年可输送2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整个文山州全年用电量的1/17,预计每年节约标准煤61.41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166.3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319.94吨、烟尘26吨、灰渣38万吨,每年可为地方新增税收9亿元,可有效缓解文山州乃至云南省缺电紧张局面。”
据了解,大唐云南锦屏西风电项目位于云南省丘北县锦屏镇以西的蜜蜂山和大龙山之间,平均海拔2210米,项目共分两期建设,总机位数172个,装机总容量为88万千瓦,对大幅提高文山区域供电能力、强力助力云南省绿色能源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将为丘北县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惠及文山州及丘北县近百万居民。
(来源:央视新闻 丘北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董飞 排版:陆军 责编:刘虹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