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州民政局:“五心民政”促进党建与业务双提升
发布时间:2023-11-08 10:28:29
前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机关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中共文山州委州直机关工委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机关党建创新案例和“书记创新”项目评选工作。为强化评选结果运用,引领带动各级党组织主动履职尽责,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现开设专栏,对评选出的10个“十佳案例”予以展示,供大家学习借鉴。今天推出“十佳案例”之五:《文山州民政局:“五心民政”促进党建与业务双提升》。
“五心民政”促进党建与业务双提升
中共文山州民政局直属机关委员会
一、提出背景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为确保民政各项工作在文山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见行见效,文山州民政局结合州直属5个党支部工作职责和个性特点,实施“争当先锋 X心+民政”党建项目,做到一个支部一个特色,一个支部一个品牌。即在局机关党支部创建“争当先锋 红心民政”党建品牌,局机关党支部作为全州民政系统运转的枢纽核心,“红心”彰显政治本色和政治担当;在州福彩中心党支部创建“争当先锋 福心民政”党建品牌,福彩中心党支部发挥筹集福彩公益金用于实施民政各项惠民项目的重要作用,“福心”体现福利彩票事业公益形象;在州福利院党支部创建“争当先锋 爱心民政”党建品牌,福利院党支部承担供养“一老一小”“三无人员”等弱势群体,“爱心”凝聚了民政兜底保民生的担当;在州救助站党支部创建“争当先锋 暖心民政”党建品牌,救助站党支部对流浪乞讨人员、未成年人实施救助管理,“暖心”体现救助工作的情真意切;在离退休党支部创建“争当先锋 热心民政”党建品牌,离退休党支部“传帮带”精神不减,退岗不褪色,“热心”诠释了退休老党员为党奉献一生的情怀。
二、创新做法
淬炼品质不放松,“红心”民政显本色。
一是发挥示范模范作用。机关党支部作为全州民政系统运转的枢纽核心,积极发挥模范示范作用,组织党员干部通过电视、媒体网络、文件刊物等第一时间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学习,始终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第一专题”“第一课题”,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根本依据,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为文山民政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2022年,共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12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4次。二是淬炼“红心”政治本色。2022年以来,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参加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网上祭英烈等活动14次,组织党员干部到挂钩村开展“转作风、访民情、促发展”大调研、访贫助困慰问、义务植树、党课宣讲、绿美文山先锋行等活动18次,在疫情期间捐款5800元购买“抗疫爱心大礼包”捐赠挂钩村委会,激励全体党员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用实际行动淬炼全体党员干部“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的忠诚品格。
福利彩票受欢迎,“福心”公益赢民心。
州福利彩票中心党支部围绕“争当先锋 福心民政”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发挥福彩公益金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实施惠民项目改善民生保障。一是建立党建+网点服务组。建立党员干部与销售网点精准服务连接机制,组建“3+1”小分队(选取一名市场管理员、一名维修技术员和一名专管员组成一个小分队),定期上门服务,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提升工作质效。2022年,累计服务网点3080家(次)。在疫情期间,为全州310家网点争取疫情补助资金28.08万元,采购20万元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网点正常营业。二是“福彩+乡村振兴”彰显福彩关怀。分别与文山市柳井乡斗咀村、德厚镇大龙村联合开展“福彩公益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探访低保、残疾、留守老人及孤儿,捐赠物资折价2万余元。三是“福彩+志愿服务”体现福彩社会责任。组建志愿服务队,到社区开展法治宣传、卫生清扫、入户宣传、街道执勤等工作200余人次,投入40万元在文山实验小学北校区、里布嘎社区泰民家园小区建设两个福彩公益驿站。四是“福彩+社会联动”倡导公益理念。开展“七夕鹊桥之恋”“9·9公益”等系列宣传及公益活动,在文山市七花广场开展以“福彩公益行,大爱在文山”为主题的福彩公益宣传活动,将公益理念融入服务中,充分展示福彩公益形象。
“一老一小”被关怀,“爱心”凝聚勇担当。
州福利院党支部在供养“一老一小”“三无人员”等弱势群体中,用“爱心”凝聚了民政兜底保民生的担当。一是发扬实干精神。在党支部书记带领下,与多部门协调院内外硬件设施配套和院内供养儿童就学等难题。修通了院内至大路的柏油路面,结束了近14年入院“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出行不便的困扰,成功协调5名儿童从私立幼儿园转到公立幼儿园就读。二是提升优质服务。把“一老一小”的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人员到昆明市、开远市等地观摩学习,把先进管理、服务理念融合到州福利院工作中,根据“一老一小”的身体健康状况、通过精细化护理照管、科学化医疗康复、多样化学习教育等照料,让“一老一小”享受到大家庭的关爱。党员同志争做优质服务先锋,在春节、六一、九九重阳等传统节日期间开展特色活动,在疫情高发期用柠檬、盐、糖制作电解质水及协调州中医院中药良方制作中药,午点时间制作色香味俱全的水果拼盘等优质服务举措,深受大家欢迎。三是完善工作机制。科学调整上班制,提出“内部提升、资源共享”的创新做法,用激励机制带动内部员工提升技能;并与州妇幼保健院、州中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为院内“一老一小”提供绿色就医服务,补齐院内康复人员和医疗人员紧缺短板,较好实现了把州福利院“打造成养育、治疗、教育、康复、社会工作于一体的区域性专业化儿童福利机构,养护、托管、娱乐、康复和医疗等服务于一体的养老福利机构”的目标要求。
压实责任施救助,“暖心”服务赢称赞。
州救助管理站党支部在对流浪乞讨人员、未成年人实施救助管理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四级救助网络体系,热情服务,用“暖心”体现救助工作的情真意切:一是建立常态化走访探视工作机制。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联合对所辖区域内返乡安置和易流浪走失人员进行定期走访探视,每年走访不少于2次。二是加大合法权益维护力度。对无监护人的落实监护职责,对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为其提供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对家庭成员拒不履行监护职责的,由乡镇(街道)及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教育。若屡教不改的,由县民政局联合县司法部门按相关法律予以处置。三是强化检查促进政策落实落细。如发现应享受而未享受帮扶政策及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督促县(市)级民政部门及时协助落实相关政策。四是建立重点帮扶关爱模式。面对极端天气或突发灾害事故等紧急情况,及时为贫困或易流浪走失的重点人员提供必要生活保障。通过推进“专项救助+定期回访+源头治理”工作模式,显著降低了易流浪走失人员外出流浪的概率,从工作能效上真正打通与社会上最特殊、最边缘困难群体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推动文山州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新格局,近年来共救助人员318名。
发挥余热不褪色,“热心”诠释有情怀。
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充分调动老同志积极性,发挥离退休党员精神不减,退休不退党,退岗不褪色的情怀。鼓励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同志积极参加“银发志愿行动”“绿美文山行动”“植树造林”等活动20余次。组织到挂钩村委会开展调研活动,为村委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发展产业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用实际行动体现了民政老干部“践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生动体现,为广大民政党员干部起到了模范作用,激励全体党员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深刻诠释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
三、取得成效
文山州民政局在推进“五心”民政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通过不断创新“五心”民政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工作机制、精简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民政工作党建质量和效率得到全面提升。2022年以来,州民政局先后获文山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议案建议承办先进单位、文山州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文山州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文山州双拥创建模范单位、119消防先进集体;文山市被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国家民政部评为第一批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文山州民政局社会救助科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社会救助先进集体;州城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被省民政厅表彰为社会救助先进集体;6名干部先后受到表扬表彰。
(来源:州委州直机关工委)
(编辑:唐雪娇 排版:陆军 责编:刘虹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