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乡村振兴+数字赋能 傣家乡村小店有“颜”更有“值”

发布时间:2023-11-19 18:06:46  

远眺山青林翠、田园秀美;近观村道宽阔、傣舍雅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昔日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如今成了马关县马白镇沙尾冲村的真实写照。

马关县境内的傣族因服饰差异分为黑傣、红傣、白傣3个支系,坐落于马关县西部的沙尾冲村是典型的黑傣聚居地。在这个黑傣文化浓郁的小村落,董姐便利店的傣风墙画格外醒目,庭院里的盆栽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吸引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商客。

当你走进这间乡村小店,洁净敞亮的庭院,清新的多肉盆景,独特的黑傣风情墙画,以及摆放整齐的商品,热情迎客的店主……让人不禁眼前一亮,与传统印象中的商品杂乱、光线昏暗的乡村小店大为不同。董姐便利店的店主名叫董鸿玉,是沙尾冲村的一名傣族妇女,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董鸿玉从“收费员”变身“小老板”。

扮靓“颜值”,傣家小店引客来

2019年,55岁的董鸿玉为了圆自己的“田园梦”,辞去城里停车场收费员的工作,陪退休的丈夫返乡开店。最初是从邻居家租了一个店面,由于是开在村里,董鸿玉并没有精心装扮自己的小店,只是简单摆放几排货架就开张营业了。

刚开店时,董鸿玉的经营模式比较固化,基本上是村里人想买什么货她就卖什么货,店内商品也未划分区域,各种各样的商品杂乱无章地堆在货架上,有些商品长时间搁置在货架的角落,过期了都无人问津,这种经营模式维持了一年多。

“我的店位置很好,就在大路边,路过的人都能看到,按理说生意应该越来越红火,其实不然。”面对意料之外的反差,董鸿玉愁在眼里、急在心里。

董姐便利店内琳琅满目的商品。

2021年,随着乡村振兴工作深入推进,以及村里实施“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等项目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建设和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卫生水平大幅提升,来往的商客与日俱增,这才打破了董鸿玉固化的经营模式。

在马关县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的指导和帮助下,围绕绿美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董鸿玉精心设计店内布局,进行了硬件设施升级,还挑选了摆件、鲜花、绿植来装扮小店,店铺变得整洁而敞堂。

短短一个月时间,小店“颜值”飙升,路过店门口的乡亲们不由地停下脚步进店参观、购物,小店渐渐热闹起来。“以前,我的货物摆放没个章法,店里也不经常收拾,流失了很多顾客。如今,店铺布局井然有序,商品陈列也分门别类,顾客进店后很快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乡亲们空闲时也会到院子里坐坐,聊聊天。”眼看人气越来越旺,生意越来越好,董鸿玉心里乐开了花。

数字赋能,店铺管理更科学更精准

店面升级改造前,董鸿玉一直靠土办法记账,卖出一笔,就在本子上记一笔,事情多时难免出现“糊涂账”,无法精准掌握店铺的经营情况。改造升级后,店铺配备了电脑、扫码枪等设备,还安装了“云香印象”店铺管理系统,小店管理更科学、更精准了。

“以前,卖了多少,库存多少,赚了多少,都是估摸着算账。现在有了‘云香印象’店铺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智慧收银,还能随时查询进货、销售、存量等情况。哪些商品畅销,哪个品牌利润高,都一目了然。没想到我们农村小店也能掌握数字化时代的‘流量密码’。”董鸿玉高兴地说,依托数字化工具,小店实现了全商品扫码入库、全移动支付,经营账也算得一清二楚,营业额增加了30%,一年下来有10万余元纯收入。

掌握数字化经营妙招后,董鸿玉并没有停下创新的步伐,她还建起微信群,搭建线上销售渠道,尝试直播销售商品,为店铺增加粉丝量的同时,还带火了傣家红糖土特产,俨然成了十里八乡颇有人气的“网红店主”。

董鸿玉夫妇在庭院小憩。

从无特色、无优势、无潜力的“三无”店铺,到实现了净化、美化、数字化的转变,如今,董鸿玉的便利店已逐渐发展成为融绿美景观、艺术休闲、傣族风情于一体的乡村小店,不仅将艺术美学引入传统村落,而且以文化创意激活乡村新业态。

“真没想到,我的小店也能跟上乡村振兴的脚步,小店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我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离不开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对于眼前的幸福生活,董鸿玉十分欣慰。

(李文秋 文/图)

(编辑:董飞 排版:向传帅 责编:郭韦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