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宣动态丨砚山县:突出“五个抓手”打通文艺服务“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3-11-21 15:26:41
“哪里有文艺工作者,文联、作协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联、作协工作的殷殷嘱托。砚山县文联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努力打通文艺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全州率先实现乡(镇)文联组织全覆盖,这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最及时、最具体、最生动的行动和举措。
抓阵地、重统筹,基层文联工作手臂有新延伸。着力推动文艺向基层下沉、服务向基层拓展,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全县11个乡(镇)成立文联组织,由乡(镇)宣传委员担任文联主席,文广服务中心主任、各村(社)、学校或站(所)的文艺骨干担任副主席、秘书长、协会主席等文联职务,确保文联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针对乡(镇)文联在“人财物”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和各乡(镇)党委积极出谋划策,主动协调财政、文旅、教体等部门在人员、资金、场地上给予大力支持,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全力以赴为乡(镇)文联正常履职提供保障。
抓制度、重规范,文联组织运行机制有新完善。乡(镇)文联组织建设,不仅仅是挂一个“牌子”,搭一个“架子”,更要迈开“步子”,干出“样子”。制定印发《砚山县成立乡(镇)文联组织工作方案》,及时召开工作推进会,督促指导各乡(镇)文联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按照“一个文联组织体系、一批基层文艺课堂、一支文艺志愿服务队伍、一套联系会员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一批原创文艺作品、一系列群众文艺活动”的“六个一”建设原则,达到“有机构、有场所、有队伍、有制度、有品牌、有活动”的“六有”目标,确保能够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地开展工作。
抓基础、重管理,协会发展水平有新提升。调整充实县级文艺家协会领导班子,将一批年富力强、艺术素养较高、有情怀、有担当、有威望的文艺人才充实到协会领导班子中,年龄结构、专业层次更加优化。不断发展壮大会员队伍,并通过重新登记、动态管理、教育培训等方式,厘清会员底数,做到心中有数,克服会员管理建设不规范、不经常、不扎实的问题。在原有10个县级文艺家协会347名会员的基础上,推进文联工作向村(社)、学校、“文艺两新”延伸覆盖,通过成立乡(镇)文联组织,又新增43个文艺家协会,吸纳基层文艺爱好者和文艺骨干616名,团结引领砚山近千名会员成为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文艺服务、助力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
抓品牌、重特色,乡村文化振兴有新气象。立足各乡(镇)文化底蕴、传统习俗、产业发展等特点,着力打造文艺队伍和特色品牌。加强县级各文艺家协会与乡(镇)文联的指导和交流,通过资源高效整合,基本形成“一乡一品”新格局,各乡(镇)都有了亮丽的文化名片。如干河乡结合一年一度的“草马节”举办全国“四季春晚”之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让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稼依镇积极探索“文艺+法治”模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润民心;平远镇充分凝聚文化文艺工作力量,大力发挥5个文艺家协会70余名文艺人才的专业优势,努力建设以民族团结之美为核心、以绿美为底色、以大美为最终结果的“美美的平远”;者腊乡依托王建川事迹陈列馆等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宣讲形式,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维摩乡因彝族刺绣文化大放异彩,被评为云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白沙坡村荣获“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和“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村”荣誉称号。
抓活动、重品质,文艺志愿服务有新成效。各乡(镇)文联以文艺润泽民生,主动下沉一线、扎根人民,紧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内容,精心设计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艺宣讲、文艺演出、文艺培训、文艺展示活动,让乡村文艺“活起来”“火起来”。打造文艺志愿服务品牌活动,深化拓展“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围绕群众需求,组织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文化进万家”“新春送祝福”“艺心永远跟党走”等丰富多彩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以党建+文艺+乡村振兴,从“送文化”“种文化”到“兴文化”,全县各级文联组织用心用情用力发挥文艺正能量,抒发乡愁情愫、展示乡村之美、涵养文明新风,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在哪里,文联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文艺志愿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让文明实践之花开遍砚山大地。
(通讯员:宋雪梅)
(编辑:董飞 排版:王南 责编:刘虹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