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砚山:绘就乡村振兴“莓好蓝图”
发布时间:2023-12-05 10:38:40
今年以来,砚山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蓝莓种植产业,不断擦亮“现代农业示范县”品牌,积极探索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切实以产业振兴绘就乡村振兴“莓好蓝图”。
近日,笔者来到盘龙乡三合行政村法土龙村小组的蓝莓基地,只见一株株盆栽蓝莓在大棚内整齐摆放,家住附近的王先存正在和工友们一起给蓝莓理枝。在王先存的工服上有一个属于她的二维码,这与她管理的蓝莓二维码相对应,可以有效监测每一株蓝莓的管理和采摘情况。
工人正在给蓝莓理枝。
“赋‘码’管理是基地数字化、智慧化管理的一个环节。”据该基地区域负责人罗石党介绍,基地采用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模式,通过二维码可以实时监测蓝莓生长和工人采摘情况,不仅能对工人进行绩效奖励,还能有效保证蓝莓的挂果率和采摘品质。
在推动蓝莓产业发展过程中,砚山县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蓝莓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谋划推动,聚焦产业特色化、高端化、数字化、规模化,引进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蓝莓企业落户砚山。目前,全县已完成土地流转1.15万亩,建成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0.88万亩,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13.5亿元,砚山县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化、市场化优势逐步凸显。
“我们的蓝莓有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成熟时间从10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的6月份,蓝莓鲜果冷藏后直接发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罗石党说,蓝莓采摘、分拣需要大量劳动力,特别是每年2月至4月的采摘旺季,每天需要500名采摘工人同时作业。
“我家向企业流转了9亩土地,除了地租以外,在这里做工每天还有100块钱的收入。”今年4月基地开工建设后就到基地务工的王先存如今已经是这里的“老员工”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王先存感到非常满意。
万亩蓝莓基地的建设不仅为群众带来1500万余元的土地流转租金收入,而且还成了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的有效渠道。据统计,全县蓝莓基地劳务用工需求达30万余人次,每年可带动群众务工增收9000万余元。
蓝莓鲜果。
此外,砚山县还创新“招商引资项目+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整合投入资金2240万元,通过基地代建代管、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25个村(社区)205个村小组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采取‘龙头企业+村党组织’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通过基地共建帮助村集体增收。”盘龙乡党委书记王必新介绍,该乡利用兵装集团的500万元帮扶资金帮助包括三合村在内的5个村集体与龙头企业共建蓝莓基地,实现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两不误。
“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县蓝莓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综合协调组组长何登文说,砚山县还将建设特色浆果全产业链运营中心,逐步扩展休闲采摘和观光旅游项目,推动蓝莓全产业链发展,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努力将蓝莓产业打造成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名片”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普文晓 吴继香 李文雄 余建萍 文/图)
(编辑:罗贤慧 排版:张振飞 责编:侯佑琴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