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抓好六件事 为民办事解难题①丨农民增收“一口清”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12-05 17:02:20
农民增收是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文山州积极发展高原特色农村产业,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推动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要继续保持稳中向上的态势,根本上要靠提升组织力变革生产方式,把一家一户小散弱的资源、要素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对接市场、打造品牌,以“抱团发展”的方式融入大市场。如何靠提升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一起来看看文山这几个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
富宁:“四个五分钱”铺就群众增收致富路
近年来,富宁县将八角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四个五分钱”模式进行收益分配,铺就了千村万户增收致富路。
该县依托产业园区项目发展基础和优势,坚持以党建驱动“产业链”运转,采取政企党支部联建,找准了企业和合作社、村委会、种植户四方共同发展的切入点,采取以“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委会(村小组)+农户”的联农带农经营发展模式。由公司、合作社、政府或村党组织签订八角收购合作三方协议书,由合作社以当地市场价格代公司向种植户收购八角,公司再以实际收购量按每市斤2角钱返还合作社,合作社以种植户5分钱、村小组5分钱、村委会5分钱、合作社5分钱的“四个五分钱”模式进行收益分配。八角资源变成群众资产、种植农户变成受益股东,从而形成了农户增收、公司盈利、合作社规模壮大、村组两级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四赢”局面。
目前,全县八角种植面积达69.2万亩,现有可采摘八角树约3500万棵,树龄从8年到300年不一,覆盖全县13个乡镇、30余万农村人口。2023年,富宁县八角产业龙头企业预计向全县范围收购鲜果八角4万吨,预计产生返利资金1600万元,可促进村、组两级集体经济增收800万元。
马关县:庭院经济多点开花
近年来,马关县以党建为引领,结合绿美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发展以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商贸等为主的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庭院经济项目,让村民户户有事干、家家有产业,走出了一条小而精、散而众的农民增收新路子。
在马关县,开发庭院资源,发展特色种养业、传统手工业的乡村随处可见。立足各村各镇资源禀赋,马关县因村制宜、因人制宜、因产业制宜,探索发展了“城乡接合部+重点村寨+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庭院种养业+乡村旅游+农户”“民族文化+传统工艺+农户”“庭院经济+互联网+N”5种类型的庭院经济。此外,马关县还以“民族文化+传统工艺+农户”的庭院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特色民族服饰产业,发展民族服饰加工、经营店铺、小摊贩和家庭作坊200余个。以苗族服饰为主的民族服饰产业链年产值约4000万元。通过发展特色食品、中药材精深加工等产业,创响“土字号”乡村特色品牌,在木厂镇整合“家庭式”手工作坊资源,2022年全县共生产出古法红糖75吨,促进农户增收210万元。
广南县八宝镇:“稻+渔”综合种养实现双丰收
今年,广南县八宝镇采取“稻+渔”绿色生态种养模式,实施优质特色粮食产业发展项目,促进农田增产增值、农户增收致富。
八宝镇今年规划了720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涉及6个村7个片区,水稻种植以八宝谷2号、八宝谷7号和云恢290为主,养殖品种以鱼、小龙虾、黄鳝、田螺为主。通过现场测产,示范基地仅稻田养鱼一项,本季平均每亩稻田增加收入300余元,稻田综合亩产值达2000余元。
据文山州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朱明锌介绍,通过测产,八宝田园综合体(牙龙村)水稻的产量基本与正常种稻持平,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同时,鱼的亩产量可达30至50公斤,实现“稻鱼”双丰收。
“今年全州推广了‘稻+鱼’‘稻+虾’‘稻+黄鳝’等生态种养模式,经多地测产,总体产值在2000元至1万元不等。我们将继续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区摸索出更适合当地养殖和种植的品种。”朱明锌表示。
西畴县:“甜蜜”事业蒸蒸日上
近年来,西畴县委、县政府和云南文山英茂糖业有限公司以因地制宜改良品种为突破,以科技推广为支撑,以实现蔗农增收、企业增效为目标,调动广大群众种植甘蔗、发展产业、稳定增收的积极性,做到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西畴县甘蔗种植涉及9个乡(镇),1096户种蔗户。现有甘蔗在地面积23642.7亩,新植面积7240.2亩,23-24榨季全县计划种植甘蔗10000亩,将在2024年4月30日前全部完成任务。公司计划12月10日开榨,2023-2024榨季西畴县预估农业产量11.5万吨,预计支付蔗户蔗款5400余万元。
麻栗坡县:深山飘起致富“金叶子”
近年来,麻栗坡县进一步明确了茶产业发展方向和定位,加快“老山茶”区域品牌打造,形成以老山、高朋、瑶君山、龙云社等品牌为中心的系列产品。2021年,麻栗坡古树茶更是作为国礼亮相联合国安理会,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通过举办首届老山国际春茶节,四方宾客携手走访古茶山,举办茶魁争霸赛和古树茶产业系列沙龙,麻栗坡县积极向外推介“老山茶”,拓宽销售渠道,让“老山茶”真正走出了麻栗坡。2023年,麻栗坡县实现茶叶产量570吨,带动4800余户农户参与茶产业,每户年均增收6700元,茶产业已成为当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来源:文山日报)
(编辑:罗贤慧 排版:张振飞 责编:侯佑琴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