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抓好六件事 为民办事解难题③丨托起“一小一老”稳稳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3-12-09 09:29:18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加快,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数量庞大,他们在接受义务教育、发展生产、致富创业、自我保护等方面能力还比较弱,农村留守群体的社会保障需求越来越高。文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农村摸实情、办实事,反复强调做好“一小一老”工作的重要性。

州级层面印发措施,提出具体要求

近期,文山州印发了《文山州加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十条措施》,从十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一是落实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党政责任,大力培养致富带头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深入实施“归雁工程”。

二是落实留守儿童监护管理的家庭责任,建立外出务工随迁子女入学协调机制和委托照护制度、监护干预制度。

三是实现村(社区)“少年儿童之家”综合关爱服务平台全覆盖,持续建好家长委员会、校外班主任、志愿者辅导员“三支队伍”。

四是实现乡(镇)社会工作组织全覆盖,建好未成年人保障工作阵地。

五是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实行“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关爱全覆盖,多形式结对帮扶,做好困境儿童生活保障。

六是提升婴幼儿托育服务水平,做好婴幼儿健康保障和教育保障。

七是提升专门学校办学水平。

八是健全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机制,构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体系。

九是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一号检察建议”专项工作,建立受侵害学生关爱机制和案件责任倒查机制,加强改进学校教育管理,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

十是推进未成年人保护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开展校园及周边专项整治、重点行业场所整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全州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分类施策,通过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开办老年大学等形式,努力为“一小一老”工作提供切实保障。

州人社局:“一增三发一推广”

州人社局多措并举推进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呈现“一增三发一推广”特点。

“一增”: 就地就近就业转移人员持续增加。截至9月26日,全州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52.27万人,比2022年同期49.75万人增加2.52万人,全州农村劳动力省外转移与就地就近就业之比由1:0.73增加至1:0.75。

“三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发放“爱心礼包”、发放跨省外工一次性交通补助。截至9月26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9亿元扶持1288人(户)创业带动3864人就业;累计发放“爱心礼包”(食品、口罩、日常药品、棉被等)4210套,开展长期外出返乡家庭走访1.92万人次,走访留守家庭3438人次,解决实际困难409个;发放跨省务工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一次性交通补助7.56万人3655.81万元。

“一推广”:积极推广富宁县田蓬镇下寨村委会上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实施能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经验。

砚山县:打好关心关爱“组合拳”

砚山县坚持县、乡、村、组“四级书记”抓关心关爱少年儿童工作,坚决扛实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政治责任。

健全机制齐抓共管,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砚山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局面。家校携手共助教育,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共37讲,参加的家长及学生6500余人次,学校教师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与1285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开通亲情电话,填补亲子之间的情感距离。

汇聚爱心传递温暖,组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协会、“爱心妈妈”等专兼结合关心关爱服务队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关爱活动,魏桥创业集团向砚山县“希望澡堂”捐赠项目资金778万余元、江南实业集团捐资助学折资20余万元。以法托底保障权益,在全县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在司法部门设立“青少年维权岗”“妇女儿童维权岗”,实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专人专办制度,指定具体科室负责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律援助、帮教社区矫正、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关心关爱工作,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筑起坚实堡垒。

富宁打造农村特色“银龄学堂”

富宁县归朝镇老街三寨老年人学校是一所农村老年学校,在老有所学行动中,依托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不断扩大农村地区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打造出农村特色老年教育。

富宁县老年大学定期派教师到学校授课,开设书法文艺、传统文化等课程。为丰富课堂的内容与形式,学校还采取学员带学员办法,由13名当地退休党员干部担任教员,组织村组老年人开展学习和举办活动。

2020年5月,依托沪滇协作政策,上海虹口区和富宁县文旅局、县妇联等在老街三寨老年人学校成立刺绣扶贫车间,组织女性老年学员和村里妇女学习刺绣,并采取消费扶贫模式发展刺绣产业。虹口区专门从上海派遣刺绣专业教师和有关企业到学校为大家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并现场签下订单。目前,学校已开设刺绣培训班23期,累计培训学员300余人次。在学校培训和消费扶贫的加持下,老年学员的技艺更加娴熟,一些妇女群众还到县里开起民族服装店。如学校学员李彩云的一块《八马骏图》绣品售价达1万元。



(记者:刘红丹 整理)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责编:侯佑琴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