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只为那一幕锦绣如歌——民族舞剧《锦绣如歌》的幕后故事

发布时间:2023-12-11 10:24:03  

《锦绣如歌》由序《同年》、第一幕《分飞》、第二幕《归来》、第三幕《暗流》、第四幕《救赎》、尾声《新生》共六个篇章组成。该剧以姐妹花锦芳(壮族)与阿绣(瑶族)两条不同的命运轨迹作为主线,在新旧社会交替的革命年代大背景下展开故事。

今年10月8日晚,云南省大剧院灯火辉煌,数千名观众翘首以盼,暗自揣测究竟是怎样一部大剧,能够拉开第十七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的帷幕。

咚——一记重鼓,大幕拉开。由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出品,文山州文化和旅游局统筹实施,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创作的民族舞剧《锦绣如歌》登上了第十七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开幕式的舞台,并斩获该届新剧(节)目展演“优秀剧目”奖。

“这是一部立意高远、独具匠心、选材精妙、制作精良的创新红色舞剧。”在云南省大剧院观看首演后专家评价说。

走近《锦绣如歌》,一个个融合交汇的元素生动展现它的意义——优秀民族文化与现代舞剧的巧妙结合,革命精神和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北京与边疆民族地区艺术家的思想碰撞汇聚于此,凝聚出了这一部歌颂革命英雄主义浪漫情怀的现实题材民族舞剧。

锦与绣

文山,这片云南省唯一的全域革命老区,滋养了文山各族群众“不怕苦、不怕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内核,也为《锦绣如歌》提供了艺术创作的土壤。

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一直致力于讲述文山故事、传播优秀文化,《锦绣如歌》的故事同样诞生于文山。20世纪30年代,云南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在富宁成立,长期的革命斗争在壮乡苗岭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遗迹,革命老区作为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其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精神标识。

“文山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很多红色故事,涌现出了无数不平凡的人,那些保家卫国,为了革命与和平奋勇捐躯的英雄人物值得被铭记,他们的故事值得被传颂和记载。”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团长、《锦绣如歌》总策划、艺术总监王成怀说,近年来,围绕红色文化资源,文山州深挖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将红色基因活化为可视、可听、可读的红色文化精品,为工作团的舞剧创作提供了大力支持。

《锦绣如歌》女主角锦芳的原型是富宁县第一个女红军——李杏锦。她自小逃离封建包办婚姻外出求学,投身革命,追求光明,牺牲时年仅24岁。她在最美的年华绽放,也在最美的年华陨落,为舞剧提供了一个深刻而动人的创作空间。

舞剧在原型基础上进行了故事和人物的想象与创造。锦芳与阿绣,一个壮族姑娘和一个瑶族姑娘,自小结为“同年”,生死与共。两人性格迥异但又惺惺相惜,阳光活泼的锦芳敢于挣脱命运的枷锁,内敛恬静的阿绣在传统的桎梏下隐忍生活。一个成为红军女战士,敢教日月换新天;一个被迫嫁入豪绅家中,被旧时代所裹挟。两条不同的命运轨迹,在新旧社会交替的革命年代蜿蜒展开。抗争与隐忍,光明与黑暗,还有无法割舍的情谊,交织成她们的生命重唱,成为黎明前最动人的歌声。

“舞剧以两个人物不同的命运轨迹为基础,把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融合起来,形成舞台艺术形象。通过两位主要人物极具对比的性格、命运、成长、情感等,将时代背景和传统的文化元素嵌入她们的人生境遇,《锦绣如歌》是一部表现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王成怀介绍说。

舞台与现实

文山州是多民族共居的和谐之地,是一个历史底蕴与自然景观并存的大美之地,是一方艺术生长的沃土。在这片沃土的滋养下,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涌现出一大批文艺精品佳作,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编创的舞剧便是其中璀璨的明珠。

由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编排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铜鼓姑娘》,填补了云南省当代战争题材舞剧30年来的空白,并成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被国家民委邀请进京展演,受到广泛关注;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幸福花山》是云南省重点扶持的“文艺精品”剧目和民族文化“百项精品”扶持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项目,参加第十六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荣获“优秀剧目”奖,代表云南省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荣获最高奖“优秀剧目奖”;《锦绣如歌》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新创剧目》、2022年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项目”、2022年度云南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和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

问及佳作频出的秘诀时,王成怀说的却是“责任”二字。“我们不能歇呀!文艺工作者要敢于肩负责任,国家有号召,我们要见行动。文艺工作者永远都要拿作品说话!”

在舞剧《幸福花山》编排期间,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就有了创作一部新舞剧的想法。2022年,工作团正式开始了《锦绣如歌》的剧本创作。

“舞剧要牢牢把握民族舞剧的元素,抓住扎根百姓、根植生活的特点,将文山的一方水土呈现在舞台之上。”王成怀说。《锦绣如歌》的主创团队到文山州党史办翻阅资料,在那段峥嵘岁月中选取原型;走进富宁县进行采风,与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从多姿的风情中寻找生活细节;舞剧提取了如“结同年”“坡芽情歌”“壮锦”“陇端节”等极具本地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从故事编写入手,将这些元素有机地融合进故事里。

“在采风过程中,老乡们都非常支持,一遍遍地陪我们录制,当主创团队听到非遗传承人们现场演绎坡芽情歌时,大家甚至不由得感动落泪。”王成怀回忆道,时至今日,当坡芽情歌响起,王成怀就不由得想起老乡们的亲切支持。

舞剧的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舞剧不落窠臼更是困难重重。

“在创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用艺术的手法将非遗文化瑰宝进行舞台转换,通过舞台形式的再造,在原生态气质的样式下赋予其更为艺术的色泽,使其更符合‘新国潮’背景下观众的审美需求,从而助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锦绣如歌》的导演、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田露表示,舞剧从人物的心境变化着手,凸显立体丰富的人物情感,将时代背景嵌入人物境遇之中,并逐渐推进,层层叠加。通过意象化的艺术符号,如“红色的海洋”“木棉花”;对比蒙太奇的艺术方式,如第二篇章大篇幅的两人生活场景同时空对比展现等创造性的艺术表达,将个人、民族和国家相融合,使观众在艺术的视角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与角色发生同步情绪共振。

民族民间舞往往歌舞相生相融,而本次创作将摆脱仅仅“载歌载舞”的常见样式。“我们将以舞为本、以歌为翼——‘舞韵歌律’高度融合。”《锦绣如歌》总编导田露表示,坡芽情歌将作为两位女主人公结缘的引子并贯穿整个剧情的发展,时而成为奋发向上的激励、时而成为夜深人静的思念、时而成为欣欣向荣的思潮……它是舞剧的重要音乐元素与传情达意的方式。舞剧将同时调动观众视觉与听觉的感官体验,用舞蹈讲述剧情,让动作的起落刻画动人的人物故事;将音乐融入剧情,让音乐的起伏拓展舞蹈的形式边界,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既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高度融合,也力求探索一种民族民间歌舞表达的新路径。

文山与北京

文艺创作在碰撞中迸发出更璀璨的火花,《锦绣如歌》的诞生便是一场北京与边疆文艺工作者的文化碰撞。

2022年,文山州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深入基层采风,形成初步脚本后,与北京舞蹈学院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锦绣如歌》联合打造协议。邀请国内一流专家组建核心主创团队,创作、编排了《锦绣如歌》,力求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讴歌文山地区的红色壮丽岁月。

第一次与北京舞蹈学院合作,王成怀心中更多的是忐忑。“与全国顶尖的文艺工作者一起创作、表演,我们工作团能否胜任这项任务?”“与北京舞蹈学院的演员同台表演,我们的演员是否能让导演满意?”

“导演要求非常严格!非常严格!每天从早上7点练到晚上8点,就是不停地训练。”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舞蹈演员蔡超感叹道,“通过此次与田露导演的合作,让我在编排、舞蹈、人物塑造等方面受益匪浅,与此同时,也让我对文山的革命历史、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今年9月中旬,经过与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反复沟通,《锦绣如歌》确定作为开幕舞剧亮相第十七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开幕式。9月27日,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来到云南省大剧院进场装台。

两年一届的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是云南省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一项全省性重要艺术活动,是最近两年云南省艺术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云南省舞台艺术创作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艺术盛会,为培养造就“文艺滇军”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云南省文艺活动的一个重要品牌。

“第一次作为开幕式舞剧参加省新剧(节)目展演,我们倍感荣幸!但同时也压力颇大。”王成怀说,“在这之前,我们从未在舞台上真正排练过。所以整个中秋和国庆假期我们都在排练,全团力求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10月8日晚,坡芽情歌婉转悠扬,蓝色丝帘间的舞者来来往往,演绎着驮娘江畔壮乡人千百年来的日常生活景象。锦芳与阿绣,两个性格迥异又惺惺相惜的女孩结为“同年”,她们的命运随着一幕幕舞蹈在舞台上展开。

当晚的演出吸引了众多文艺界专家和中央驻滇媒体、省级媒体及上千名观众到场。全场座无虚席,90分钟的演出频获掌声。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表示《锦绣如歌》很新潮,突破了印象中红色题材文艺作品的窠臼。

首演结束后举行了《锦绣如歌》专题研讨会,北京舞蹈学院院长许锐、北京舞蹈学院艺术实践中心主任张海君等专家受邀出席,他们对《锦绣如歌》给予高度评价——整场演出的舞台呈现不像首演作品,而是一部已经锤炼成熟的舞剧。

田露表示,舞剧联排时,她问过很多现场的90后、00后,他们表示这部舞剧新颖、时尚,都很喜欢。田露说:“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题材的文艺作品更应该努力让年轻人接受,让他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信念。”

文山州是诗的远方、梦的故乡,是艺术栖息的土壤,也是美丽云南的一张璀璨名片。“锦绣如歌”是剧中两个独立的女性人物,通过锦与绣迥异的命运呼应着时代的巨变,也预示着美好的事物、壮丽的山河大地,经过红色的革命洗礼,文山——这片全域革命老区最终走向“锦绣如歌”的美好光明。“接下来,还将对《锦绣如歌》进一步打磨提升,将其打造成为一部带有鲜明云南烙印的新时代经典作品,一张新的文山文化名片。”王成怀表示。

(载《云南民族时报》)

(所有图片为舞剧《锦绣如歌》剧照。图片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提供)

(陈慧君)

(编辑:李娟 排版:张振飞 责编:谢思思 终审:侯佑琴)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