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富宁:农村庭院种草养牛模式“畜”势勃发
发布时间:2023-12-13 11:21:15
文网讯 时下,走进富宁县的乡村,不时可以看到一处处小规模化的家庭养殖场、养殖棚,膘肥体壮的肉牛悠闲地吃着牧草,养殖户们聚在一起谈论着养牛养羊的致富经,呈现出肉牛产业“畜”势勃发的喜人景象。
在木央上寨仁耀家庭农场,一头头壮实的肉牛正在休闲地踱步、休憩。养殖户李大仁笑着说:“庭院种草养牛模式密度不大,饲养母牛规模在10到20头,收入还是很可观。县畜牧站会组织养殖户开展养殖技术、常见病处理方法的培训。当遇到牛出现小毛病时,我们也能够及时有效处理。”
在木杠村委会养殖户樊廷树的养殖场里,农村庭院种草养牛模式让他们两口子能够在家就业,并且不需要额外雇工,两人就能忙活过来。只要小牛达到售卖条件,商贩随时上门收购,收入很可观。小两口眼里闪着光,憧憬美好的未来。
樊廷树说:“我们家原来养猪,在县畜牧站的推荐下,了解到养牛能降低风险,就把养猪规模减小一半用于养牛。养牛一年多来,目前有20多头牛。”
在田蓬镇下寨村委会蔑哈村的农村庭院种草养牛模式试点农户石廷富家,谈起养殖经验,他如数家珍。
“以前,我们是地圈养殖,处理牛粪太费劲了。后来积极响应县畜牧站使用免清粪牛圈,小户型青贮池技术,自牛圈改造以后,减少了铲粪环节,我们就省工了。”石廷富说。
在石廷富的示范带动下,周边及外县群众纷纷来观摩学习,借鉴发展经验,开始选址规划、自筹资金新建基础设施,决心走农村庭院种草养牛的发展路子。
据了解,免清粪牛圈是富宁县农村庭院种草养牛生产模式的重要内容,能直接免除养殖群众日常生产管理中清理粪尿的繁重劳动,避免了粪尿中转存放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也为家畜健康生长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舍内环境,减少家畜常见病的发生,具有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富宁县畜牧站站长冉光富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县牛存栏4万头,出栏2.3万头。县畜牧站将以富民为本,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力度、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原则、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打好饲草料匮乏制约养牛发展的攻坚战。
同时,继续争取国家扶持项目投入、建立风险补助机制、降低小额贴息信贷发展养牛的贷款门槛等方式,多措并举,对养殖积极性高的养殖户和合作社,加大扶持,抓好示范,以试点户、试点村带动全县群众向适度规模农村庭院养牛模式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母牛存栏10—20头的规模养殖群,最终实现做强做大富宁肉牛产业。
(富宁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思仪)
(编辑:董飞 排版:向传帅 责编:郭韦 终审:侯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