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热卖!麻栗坡县杨万柑橘“大橘已订”
发布时间:2023-12-14 14:50:57
“全被订了,被杭州的经销商订完了。”
“那我明年可要早点来。”
这是近日麻栗坡县杨万乡柑橘种植大户陆和平与昆明经销商的对话。
柑橘被订完的不只是陆和平一家。
今年,杨万乡的柑橘又一次迎来丰收、热卖,各地经销商纷沓而至,“立名杨万”真的变成了“杨名万里”。为何能“杨名万里”?带着疑问,记者走进杨万乡。
来到杨万乡,放眼望去,成片的柑橘好不壮观。走进橘园,个头硕大、颜色金黄的皇帝柑和砂糖橘缀满枝头,果农三五成群在树丛中忙碌,手法娴熟利落,不一会儿便摘下一篮子。刚摘下的皇帝柑和砂糖橘装箱后,随即被送往选果厂。
“感谢政府的大力扶持,让果子有了路子,我们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柑橘种植中。我要把树种好,把果种甜,把日子过好。”种植大户韦学剑高兴地说。
为把柑橘产业做特做强,杨万乡积极打造基地,建设冷库、购置冷链车,从种植、分拣、储存、运输特色水果入手,不断提升柑橘产业发展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县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化零为整、盘活荒山,引进技术专家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并打造了杨万乡柑橘专属品牌——立名杨万。
随着政策不断完善,杨万乡的柑橘产业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品牌,从无序栽种到有序选种,从随意处理到科学管理,从“单打独斗”到“抱成一团”的蜕变。2023年,杨万乡已建成选果厂3个,冷库3座,户均增收一万余元。
选果厂内,机器轰鸣,一箱箱柑橘整齐地码放在选果机前,几名工作人员连番上阵,一举一倒,黄澄澄的果子顺势滚落,铺满选果流水线,果子在机器的“催促”下,跳动着向前滚去。经过消毒、清洗、抛光等一系列流程后,果子按照个头大小纷纷“排队”落入筐中,一旁负责打包的工人行云流水,一袋袋果子便做好了上市前准备,装车待发。
云南南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杨胜权介绍,公司作为杨万乡的本土企业,为当地农民搭建了销售平台,把果农的产品统一品牌、统一分选、统一包装、统一销售,通过销售平台,使公司以及果农、收购商,实现了三方共赢。
杨万乡通过“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社会化服务”运营模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大力打造本土品牌。依托云南南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麻栗坡县文鑫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现有市场主体,从育苗、挂果、销售进行帮带发展,积极打造电商运营专业团队,农户以技术、土地、劳动力入股参与公司利益分配,群众参与为公司提供人力、物力等基础保障。
目前,通过“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社会化服务”运营模式,全乡实现流转土地2000余亩,流转租金80万余元,稳定就业岗位60余个,流动岗位300余个,带动产业大户20余户、散户70余户。
杨万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具有种植热区水果的优势,目前有皇帝柑、砂糖橘、沃柑等多种橘类。
来到果园里,顺手拿起一个砂糖橘剥开,果味儿十足,轻轻咬下,果汁在口中迸出,瞬间充满口腔,甘甜四溢。
“我栽了50多亩的皇帝柑,今年风调雨顺,加上管理到位,品质比较好,就卖得了好价钱,预计收入30多万元,之后我还想扩大规模。”果农陆宏说。
杨万乡统筹引导,市场主体以租赁联结、劳务联结等,在果农与果农、果农与企业之间构建起了“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联农带农机制,让全乡各村各户从“单打独斗”变为“抱成一团”谋发展,让柑橘从“木”到“林”再到“森”的蝶变。
目前,杨万乡柑橘种植面积1.3万余亩,年产量4000余吨,产值7000万余元。
可见“立名杨万”到“杨名万里”不仅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得益于政府推动、企业行动、果农联动。
杨万乡党委书记李升林说:“下一步,杨万乡将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乡村振兴利好政策,因地制宜立足柑橘产业,做好做优果农服务,不断促进柑橘种植技术、品种、仓储、加工等提档升级,提升柑橘产业附加值,让这黄金果真正实现‘柑’甜民富。”
(麻栗坡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谢灵莎 李相成 叶祥玲)
(编辑:董飞 排版:向传帅 责编:郭韦 终审:侯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