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抓好六件事 为民办事解难题⑧丨文山市新平街道庄子田: 荒坡披上绿衣裳 石旮旯里长“金果”
发布时间:2023-12-15 09:45:18
庄子田居民小组隶属文山市新平街道红旗社区,常住人口106户476人,均为彝族,设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17名。辖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达80%以上,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9亩。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来,庄子田居民小组聚焦“强堡垒、聚民意、抓产业、促融合”,采取“党建+产业+治理”的模式抱团发展,把石漠化严重的地理劣势转变为特色仙人掌的产业优势,闯出了一条“搬家不如搬石头,搬石头不如栽仙人掌”的乡村振兴道路。
以头雁引路让村民从“离心”变“齐心”
“我是‘归雁工程’人才回引行动引回来的。”庄子田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鲁春红说,由于土地少,大多数村民选择外出,左邻右舍联系较少。街道、社区干部意识到,不论发展产业还是日常管理,只有团结起来,众人一条心才能走得远。于是便通过“归雁工程”,回引常年在外做生意、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12名优秀党员担任党支部和小组干部,设立“农村党员实训户”,以人才“活水”助推村党支部领导力、执行力和战斗力跃升。推行党员联系户、党员中心户制度,采取“1带N”“1包多”的方式,由8名年轻党员搭配合作社理事会成员、爱心志愿服务小组成员组成包片小组,按10户至15户分片包户挂联,把全村划分成8个网格责任区,构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群众”的组织工作链条,通过织密党员责任网的形式挂联宣传、包户服务,以“带头干、带着干、带动干”的有力措施动员村民齐心协力、抱团发展。
以生态产业让村民从“村民”变“股民”
2021年,刚上任党支部书记的鲁春红看着一个个村民又要外出打工,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是守着人均不足1.9亩的土地又能干什么?“村里好多人家种有仙人掌,在城里可以卖两三块钱一个,不知道这个能不能作为产业发展?”村组干部会上有人提议种仙人掌,大家商议一番觉得可行。仙人掌种植在庄子田有近200年的历史,其耐旱抗病和投入小、产值高的特点,既符合生态与经济并重的石漠化治理理念,又无须过多资金投入和较高的管理技术,非常适合庄子田。
“只能抱团、不能散打”,确定了发展方向后,庄子田居民小组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纳全村106户农户的3000余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土地变股权、村民变股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购销、统一收益分配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免费为入社农户发放种苗,指定13名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全程技术指导,按8元/公斤价格进行统购统销,收益按20%提取作为产业后续发展资金和村集体建设资金、50%按照土地入股面积占比进行分配、30%分配给全体村民确保人人受益。
以品牌培育让村民从“渺茫”变“光芒”
经过不断培育,村民已掌握仙人掌种植技术,使得亩产大幅提升。同时,仙人掌果清甜沁心,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村民种植热情也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从最初的700亩发展到2023年的3000余亩,原来的石旮旯摇身一变成为“聚宝盆”。为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2022年8月,合作社以仙人掌的彝语“啊妞”申请成立文山菁啊妞农业有限公司,创立“菁啊妞”品牌,通过批发、零售和线上销售等方式在广场、商场、农贸市场等人流密集区设台开展宣传推介,以“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的电商模式进行线上销售,品牌化的仙人掌引发热烈反响,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湖南等地。截至2023年,“菁啊妞”的仙人掌产品销售额达600万余元,户均收入10万元,人均收入2.38万元,群众走上增收致富“快车道”。
以绿美建设让村民从“将就”变“讲究”
借力产业振兴带动村庄“蝶变”,庄子田居民小组采取集体出资、争取补助、群众投劳等方式发动群众主动参与集体修路、种树、栽花等义务劳动,为人居环境整治注入“众”力量。积极筹集资金86万元,安装路灯88盏、修复排污管网及排污管道7.3公里、修建硬化产业道路12.8公里,提升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引导村民利用闲置废旧水磨石、木桩、木犁、风箱、砖瓦等废旧器物装饰造景,对公共区域、闲置空地、自家庭院进行栽苗植绿,实现推窗见景,满眼皆绿。借力《村规民约》,以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引导村民自觉遵守,道路定时清、牛粪及时铲、庭院按时扫形成常态,昔日“脏乱污臭”,今日“洁净绿美”。在村内全覆盖安装监控,实现治安环境改善,各户门口悬挂国家反诈中心APP和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二维码,提高村民反诈意识,守护村民“钱袋子”,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记者:龚莉)
(编辑:周秋 排版:张振飞 责编:谢思思 终审:侯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