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广南五珠乡: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3-12-15 15:25:18
近年来,广南县五珠乡围绕“抓党建、强产业、促振兴”工作思路,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完善、村集体经济逐年壮大、农民增收稳步提升,全乡经济呈现持续、健康、稳固发展势头。
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粮食安全、市场主体培育、农民增收等重点,抓实肉牛倍增计划落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立招商引资工作专班,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党政主要领导牵头下沉企业开展走访服务,到项目一线现场调研进行现场办公,直面企业负责人和涉及群众,听取困难,分析问题,帮助协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构建和谐的政企、政群关系,大力提升服务效能,全力促进联农带农增收和企业增产增效,实现多方共赢发展。
通过努力,引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个,流转土地7000余亩,实现农业固定资产投资2269万元,群众实现就近务工和土地流转收益1150万元。
争取项目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坚持项目为王,树牢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理念,主动做好工作对接和要素保障,全力推进各类项目落地实施。上半年,共争取项目21个,项目资金768.88万元,其中产业发展类3个、基础设施类15个、民生保障类3个。
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用好耕地流出问题整改成果,认真总结烟粮融合、稻鱼共生等种养方式,积极探索尝试粮经协同和烟粮融合增收路子,采取套种、间作、轮作等种植手段,大力推进蔬菜、苦荞等冬农产业发展,全面提高复种指数,不断提高土地亩产值。
目前,全乡粮食播种面积6.3万亩,养殖高峰牛10800余头、生猪15700余头,8000亩油菜种植有序推进。全乡呈现出传统产业与新产业齐头并进的势头,农民增收渠道更加多元。
强化政策扶持,加快主体培育。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社会化服务工作,用好《广南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奖补10条措施(试行)》《广南县“一县一业”肉牛产业发展倍增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广南县烤烟产业扶持方案》等政策,大抓市场主体培育。把发展壮大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等作为重点,积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与项目建设和发展产业,引导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等技能型、知识型、视野开放型人才返乡回村创业,通过流转土地、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参与产业发展等方式,带领群众共同创富致富。
2023年,全乡新增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21名,兑付散种散养项目资金31万元、“一县一业”肉牛产业发展倍增计划奖补资金15.6万元,争取“一村一品”肉牛养殖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26.1万元。全乡现有农业龙头企业3个、农民合作社28个、注册个体工商户1823户。
完善联结机制,推动村强民富。乡村振兴,农民富裕是关键。始终把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作为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重要抓手,认真探索有利于农民和企业多方共赢的农业产业合作模式,建立健全更合理的联农带农机制,着力解决“资源分散、资金零星、资产闲置”等问题。整合资金成立村集体投资发展公司,构建“项目联建、联动共富”的模式,让村党组织“握指成拳”,实现3个村集体经济增加1.5万元,确保年底各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
通过“党建引领、政府引导、企业示范、群众参与”模式,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12274人次,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源聚起来,逐步实现“整合农村资源、促村集体增收、助农民致富”的工作目标,让群众搭上乡村振兴的“致富车”,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全面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通讯员:罗成伦)
(编辑:董飞 排版:张振飞 责编:郭韦 终审:侯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