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麻栗坡:“三资·银农直联”让农村“三资”“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3-12-22 16:10:35
“这回大家都放心了,我们村集体的资金、财产和土地山林都有登记了,再也没有人去争去抢去占!”前不久,麻栗坡县董干镇长槽村委会群众纷纷感慨道,对该县推行的“三资·银农直联”平台监督管理机制竖起了大拇指。截至2023年11月末,全县共107个村级集体组织和194个组级集体组织入驻平台,通过“三资·银农直联”监督管理平台走账1144单202.72万元,全县农村集体“三资”实现“三起来”。
近年来,为助力麻栗坡县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全方位监管,农行麻栗坡县支行经过深入调研、谋划研究,与麻栗坡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合作,结合实际,于2022年4月建立农村集体“三资·银农直联”平台,为全县11个乡镇107个村(社)和村、组集体“三资”进行登记留痕,实行全流程、规范化监管。
据了解,“三资·银农直联”平台投入使用后,一方面,让村集体组织及成员迅速摸清了“家底”,盘活了农村集体存量资产,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该平台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监管,让农村“三资”在阳光下运营,推进了广大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同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资源资产活起来。通过“三资·银农直联”平台“晾晒”村、组集体“三资”,摸清“家底”,为谋划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决策依据。麻栗坡县指导村级利用集体土地、林地、“四荒”地、园地、水面等资源,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流转出租等方式,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入,农村集体“三资”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天保镇依托“村联合社+组股份经济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每亩每年500—800元不等的标准流转13个村小组约500亩集体地发展魔芋产业,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180万元以上,实现149户群众增收。
工作质效高起来。“现在不仅不用到乡镇上找领导签字审批,而且效率非常高,三天内基本都能完成支付。”董干镇普弄村委会报账员表示,以前的报账流程过于繁杂,报账员填写审批单后,要到镇上找相关负责人逐一审批,才能到银行提现支付,耗时耗力。农村集体“三资·银农直联”平台实现了不出村线上就能完成审批流程,且到账支付快,便捷高效。麻栗坡县自应用此系统后,将过去“手工填制单据,人工签字审核”的资金拨付流程,全部搬到数字化信息办公平台,全程通过电子审批,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农村财务人员和群众少跑腿。村组干部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
监督监管实起来。“平台投入使用后,报销材料审核比以前更加规范,也更放心。”董干镇镇长表示,平台的监督功能与乡镇会计人员财会监督融合,有利于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村级财务混乱、集体资产流失等问题。此外,村集体“三资”定期公开公示,有力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村务治理在阳光下接受群众监督。2023年以来,麻栗坡县各部门受理群众查询和诉求类举报明显下降,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推动基层治理实现质的飞跃。“平台系统将增加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端口,通过平台数据对主管部门和各乡镇履行村集体‘三资’监管责任进行监督。”麻栗坡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拓展平台系统监督功能,实现纪检监督、财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等多种监督深度融合,持续推动“三资银农直联”平台健康有序运行。
(李有宏 李志敏)
(编辑:周秋 排版:冯鹤 责编:郭韦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