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之干·书记大擂台】郑锦: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全面抓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4-01-02 17:46:48  

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全面抓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马关县委书记  郑  锦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按照省、州党委政府的要求,马关县深入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推动乡村从“脏乱差”到“绿富美”转变,由“一处美”向“处处美”延伸。

一是心中有方向,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夯实乡村建设之“基”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县上下“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通过“一月一观摩”“一季一擂台”“一年一考核”的工作机制,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大小会议”必提、“现场调研”必抓、“督促检查”必看的重点工作抓好抓实,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建立“村组联考”机制,采用平时“考”与年终“考”相结合的方式,群众“考”村长,村长“考”村小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考”村“两委”干部,让村干部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村组联考”做法被CCTV今日视界刊发报道。现在的马关,各级干部已经从“快不起来”到“慢不下来”。

二是眼前有目标,坚持扮靓面子、建强里子,铸造乡村宜居之“型”

坚持“抓重点、攻难点、增亮点”,一个村一个村的抓,一个乡镇一个乡镇的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绿美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千万工程”质效。扮靓“面子”。积极引导群众就地取材、就势造景,深入开展村内村外、房前屋后和公路绿化美化工作,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宜花则花、宜树则树、宜果则果,让农村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建成“国门家门大梁子”“饮水思源凉水井”“南疆国门小镇茅坪”“守土固边罗家坪”等一批“红色亮”“绿色美”的示范村,打造了悬崖边寨、百年马洒、最美龙树脚等一批标杆村。2023年,龙树脚村更是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被评为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建强“里子”。紧扣厕所革命、“两污”治理、农村垃圾、裸房整治等重点工作,实行周调度、月观摩、季排名,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建立“红黑榜”评选机制,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长效化落实,让村民从消极对待到主动比拼。无害化卫生户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4%、100%,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会在马关召开。现在的马关,看得见田园风光,留得住浓浓乡愁,从以前“走不进去”变为现在“不想出来”。

三是手里有办法,坚持狠抓产业、融合发展,拓宽乡村宜业之“路”

坚持“美与富齐步走”,将“兴边富民”和“千万工程”经验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点、线、面”融合推进,推动产业促绿美,绿美促富美。“点”上积极发展以户为主的“庭院+”经济模式,打造了一批以“兰花庭院”“中药材庭院”“多肉庭院”等为代表的有特色、能创收的庭院经济产业,让农村庭院“空地”变“富地”“院景”变“钱景”。“线”上全力探索“旅游+”发展模式,依托湖泊、山水、田园生态底色,推动建成马鞍山、马洒生态旅游示范带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打造形成以马洒、龙树脚为核心的县城十公里范围内山水田园生态旅游圈。建成7个3A级旅游景区、逢春君澜大酒店等,高标准承办全州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面”上打好以砂仁、草果等中药材为主的“一县一业”“绿色牌”,采取“科技引领+样板试点+初加工+销售”的发展方式,推动实现中药材产业延链补链,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2.95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8.2亿元。2023年10月马关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现在的马关,“绿水青山”已经逐步成为共富路上的“金山银山”。

四是脚下有力量,坚持群众主体、共建共享,激活乡村和美之“魂”

坚持从群众需要出发,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推动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共织“一张网”。积极探索构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育、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依托“网格化”管理搭建党建、文化、综治、乡村振兴等多方共同治理平台,实现网格服务管理工作全覆盖,以“网格分区共管、群众门前三包、党员分片包户”的管理模式,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厘米”。共建“山居图”。按照“不花钱也要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理念,通过“专项资金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等多种方式,以开展“干部规划家乡”为契机,群策群力建设家乡,持续推动乡村建设向上向好、授惠于民。共理“自家事”。以文明实践、乡贤同心、移风易俗为抓手推进乡风文明治理,运用“群众积分评议”“积分超市”“红黑榜”等积分制做法,推广“5575”工作经验,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好家风好家训”等评选,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先进、争先进。打造出了马白镇马洒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坡脚镇田蓬村“五治融合”等一批基层治理样板。现在的马关,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正以“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的政治品格信心满满地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行。

(编辑:刘虹 排版:向传帅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