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之干·书记大擂台】谭玉菊:共谋出路“同”发展 筑牢美好“心”社区
发布时间:2024-01-02 17:49:15
砚山县江那镇同心社区党委书记 谭玉菊
同心社区地处砚山县江那镇,辖区面积5.5平方公里,现有1.64万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实现产业发展强起来、社区治理活起来、生活环境美起来,我倍感责任重大,也深感使命光荣。在履职的4年时间里,我不断转换角色,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件事,努力让社区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在产业发展上当好“施工员”
社区成立初期,是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没钱办事,畏手畏脚,一块小小的宣传栏都会让我犯难,社区建设和发展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带领社区班子一步一步想、一招一招出,在选好路子、盘活资源、引进企业上不断探索,努力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在选好路子上,我查阅大量的资料学习、研究,组织班子成员到弥勒“大自然”水厂、文山“富京源”水厂、丘北“仙人洞”等企业及景区学习管理理念和运营经验,牵头成立了村办企业同心社区博鑫综合服务中心,主要开展砚山新城区矿泉水销售、物业管理和家政服务等业务,以此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企业为社区增加了7.3万元的集体收入。在盘活资源上,我们依托大克底村优质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结合“绿美乡村”建设向上级申请项目资金260万元,打造农家山庄、露营地、围炉烤茶、户外烧烤、壮族文化传承馆等10余个观光旅游项目,面向全县举办壮族“三月三”长街宴,吸引3000余名游客,带动了村子小卖部、小吃摊和壮族服饰销售等小型个体户的发展。目前,社区正在积极申报“大克底森林康养民俗旅游村”国家3A级景区。在引进企业上,我们主动与本地龙头企业沟通对接,将大克底村农家山庄租赁给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不仅为群众提供了4个固定就业岗位及600余次临时务工,还为社区和村小组集体经济创收8万元。2023年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5.3万元。
在排忧解难上当好“服务员”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党建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是实现社区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关键。在杏林小区,我们端好“基层五治”这碟盘子,每月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让思想“政治”更坚定;将小区划分为16个小网格,小区党员及小区“标兵”编入网格、明确责任,让基层“自治”更全面;通过“巧媳妇”“好婆婆”等多种荣誉评比,让小区“德治”更贴心;发挥“法律明白人”“三官一师”作用为深入群众普法、讲法,让宣传“法治”更有效;创建同心社区为民服务公众号,让办事“智治”更方便。在云尚一品小区,我们摆好“四红模式”这张桌子,以“机制红、阵地红、队伍红、服务红”相互贯通的模式,建立“社区+物业+业委会”的工作机制,打造“红色议事厅”、组建党员红色队伍,实现小区治理一起管、小区事情一起议、服务队伍一起建、服务活动一起搞。在大克底村,我们用好“三分管理”这双筷子,以“加分、扣分、兑积分”奖惩结合的积分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村庄治理,群众参加集体活动1次加1分,违反村规民约1次扣1分,定期结算积分兑现日用物品,让群众主动参与村内治理。同时,社区还组建了党员巡逻队、志愿者巡逻队,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夜间巡逻,用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受到“看得见”的安全。
在绿美行动上当好“冲锋员”
我们始终坚持“绿美建设一直抓”的要求,以创建国家卫生县为契机,在村容村貌、绿化美化等方面,形成党员带头、小组干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的“三级联动”模式,推动党员群众养成“见乱就理、见脏就扫、见烂就拆”的良好习惯,特别在通过“变废为宝”解难题办实事上,社区做了很多探索。在龙湖城小区有一个“垃圾角”,五堆十乱、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小区环境令人堪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立刻召集小组干部、业委会委员、物业负责人到现场落实,发动业主们一起上、齐动手,将“垃圾角”整改为文化广场,有效美化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在新村有一个黑臭水塘,雨天污水横流、晴天恶臭熏天。为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我组织党员干部及部分群众,用沙土将黑臭水塘进行填埋,在供给农户种植蔬菜的同时,在周围砌起花台,形成了“农家蔬菜+绿美花带”的别致景色。在大克底村有一条“断头路”,我们依托“美丽乡村”项目,让“断头路”在今年摇身一变“网红路”,路两旁的怀旧墙画和美丽花带相得益彰,“绿美建设”成效明显,在2020年社区获评“省级卫生村”。
在同心社区落实“三个一”过程中,我深知“领头羊”的重要性,只有带好头、作表率、干在前、走在先,才能让社区全方位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继续想方设法壮大集体经济、创新方法做好基层治理、多措并举建好绿美社区,特别是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解决好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让社区朝着“美好同心”的目标不断前进。
(编辑:周秋 排版:向传帅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