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马关:推广种植红果参8200多亩,“野果果”变“金果果”

发布时间:2024-01-10 11:03:45  

红果参,又名长叶轮钟草、“土党参”“土人参”“算盘果”等,其营养价值十分丰富,食用价值和种植前景非常广阔。马关县得天独厚的气候为红果参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马关种植的红果参不仅产量丰硕,且品质上佳,因其色泽鲜亮、果实饱满、口感酸甜而远近闻名,如今已从大山深处“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野果果变金果果

马关红果参产业发展势头正旺


这些天,位于马白镇马鞍山村委会新小寨村的百亩红果参种植基地里又迎来新一轮的忙碌时节,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挑选、称重、装盒、打包……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清源农业红果参基地负责人李正吉介绍,在马关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在马鞍山新小寨村流转了500亩土地发展红果参,现已进入采摘期。从开始栽种到采摘,期间每天用工量在30人左右,平均每人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整个基地的产量大概有350吨,预计产值可达到1000余万元。

在马关县,把“野果果”变“金果果”的第一人,是马白镇南山幸福社区居民冯由明。2020年,冯由明生意失败回到家乡,发现了红果参这一商机,他决定拿出3亩地尝试种植红果参。试种第一年,冯由明就赚了8万元,这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于是,他不断扩大种植规模,2023年,冯由明的红果参基地已扩大到370亩。他说:“对于红果参产业我非常有信心,因为还没采摘的时候就有订单了,可以说是供不应求。目前,我们还和盒马鲜生、美团、百果园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预计今年产量有230吨,产值可达690多万元。”

看到冯由明种植红果参赚了钱,村民们纷纷前来讨教。在冯由明的带动下,目前共有100余户村民发展种植红果参,还吸引了农业企业前来投资建设红果参基地。目前,马关县共推广种植红果参8200多亩。红果参的引进和种植,为马关县培植了新的产业,充分调动县内剩余劳动力,为群众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

马关源绿农产品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戴洪平介绍,合作社从2022年开始收购红果参,主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将红果参销往北京、上海、广州、山东、福建、湖南等地,2023年合作社有1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面积有500多亩,近期的收购价大概30元一公斤,实际给农户增收差不多1000万元左右。

每天,“梳妆打扮”好的上万斤红果参,正通过盒马鲜生、美团、百果园等电商、商超、连锁店,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等地,越来越多的人品味到这“儿时山野间翻找野果”的欣喜和情怀……

政府搭台让红果参产业踏上快车道


为尽快让红果参产业走上快车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23年马关县成立了红果参发展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红果参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和专家指导组,与云南省中医药大学、省州农科院建立科技合作机制,为马关县红果参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马关县还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马关县2023年红果参规模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案》,在马白、南捞、坡脚、仁和、夹寒箐五个乡镇实施12片红果参种植示范基地,示范种植2676亩。项目总投资3160万元,其中,种植投资2015万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45万元。申请资金补助133.8万元,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水池、水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政策扶持和合作社运营保障,果农栽种不愁、管理不愁、卖果不愁,吃上了定心丸,发展红果参种植的积极性高涨。

红果参种植户卢取平第一次栽种红果参30多亩,采摘初期第一批果就卖了3万多元钱,大大增强了信心,她打算明年继续扩大规模。

红果参种植户陆定琪表示,有政府给种植户提供政策扶持、提供技术,少了后顾之忧,一定要把红果参这个产业发展好。

下一步,马关县将破解产业发展现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把“短、平、快”的红果参产业作为“幸福产业”来抓,大力发展红果参种植,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一条增收致富幸福之路。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吴兰会)

(编辑:郭韦 排版:向传帅 责编:郑泽娅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