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市:“少年儿童之家” 为孩子构筑起幸福乐园

发布时间:2024-02-01 11:33:30  

特色手工、体育运动、非遗文化、劳动实践、自护教育……随着寒假的到来,文山市171个“少年儿童之家”特色课程陆续开班,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个幸福家园,5411个孩子度过了一个快乐有趣的假期。

多样课程用“爱”陪伴孩子

“红色洒戛竜你们知道吗?就在我们文山市德厚镇。”1月24日,在德厚镇洒戛竜儿童之家“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活动的开班仪式上,洒戛竜红色文山历史展陈馆的讲解员正向一群小朋友讲解着德厚洒戛竜的红色历史。参观过程中,孩子们不时驻足,细细地观看史料,一幅幅感人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献实物,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从此在他们的心中留下印记。

学生王妙兮开心地告诉记者:“原来寒暑假我只能在家做作业,看电视,非常单一。通过‘少年儿童之家’的课程,我不仅可以了解更多的红色历史,也学到了更加丰富的知识,进一步开阔了眼界。”

在红甸乡茂克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正在给自己刚画好的山楂着色。只见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拿着彩笔,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用心画出一幅幅独特又美丽的画作。虽然此时教室里只有5个孩子,但从教室里摆放着的许多学习用品,不难看出平日里的热闹景象。红甸乡茂克小学校长赛菲告诉记者,除了绘画,少年儿童之家还有许多特色课程,课前作了相关调研,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课程设置也按照孩子们的意愿来安排,开设了美术、乐器、体育、象棋等课程,孩子们的参与度都特别高。这些课程自开设以来,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除了德厚、红甸两个乡镇,这样趣味横生又充满教育意义的活动正在文山市各个乡镇街道的“少年儿童之家”上演。在柳井彝族乡界牌村,驻村工作队员发挥舞蹈特长教“少年儿童之家”的小朋友跳舞;在新平街道新平坝社区,“少年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在学习非遗项目苗族蜡染;在小街镇老君山村委会“少年儿童之家”,孩子们采取“接龙”式阅读图书《爱国主义教育系列:闪闪的红星》;在卧龙街道龙海社区,辖区儿童体验了有趣的遥控模型飞机互动体验活动……

据了解,在“少年儿童之家”的课程设置上,文山市各“少年儿童之家”每周至少开展3次集中统一活动,进行安全教育、防溺水安全宣传、红色教育等,旨在帮助孩子们提升安全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除此之外,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还结合少数民族特色和教育资源优势,组织民乐文化、科普教学、国学文化、非遗传承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及课堂,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个“温暖的家”,用“家”来守护孩子的安全,用“爱”来陪伴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建强队伍为孩子开好“小灶”

教育是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农村,父母大多因外出务工或能力不足而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导致村里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的作业无人辅导,“少年儿童之家”的设立真正解决了孩子们的课后作业辅导问题。

近日,记者来到马塘镇十里桥村“少年儿童之家”活动室看到,几名老师正在向几名孩子讲解乘法运算,孩子们一边轻声应答,一边认真做着笔记。与其他“少年儿童之家”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分类明确的活动室,也没有种类繁多的运动器械和娱乐设施,一间多功能活动室、一张桌椅,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快乐的乐园,成了孩子们除了家以外最喜欢、最常待的地方。

为做好队伍建设,文山市遵循“家长自愿、学生自愿”的原则,全市上下统筹各类资源,创新教育方式,在行政村或村小组设立能为孩子提供娱乐、教育、卫生和社会心理支持一体化服务的“少年儿童之家”。基层党员干部、妇联干部、“五老”人员、片区教师、驻村工作队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村振兴驻村挂联干部、返乡大学生、合作社社员及社会爱心人士等都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中来,成为兼职辅导员,以思政教育、科普宣传、文体活动、作业辅导和劳动实践等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并形成“一对一”“多对一”“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成人护童”等结对关爱机制,对无成年人看护的留守儿童,在衣食住行、卫生健康、安全管护等方面做到了防护无死角、关爱全覆盖。

在这样的机制下,如今的“少年儿童之家”服务队伍逐步完善,获得了家长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参与进来的学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我从去年开始参加‘少年儿童之家’和这些孩子相处之后,我发现这些孩子很活泼、很乐观,对待学习也很认真,但同时也很缺少陪伴和关爱。以后只要我假期有时间,我都会加入这个队伍,尽我所能,给他们一些温暖。”返乡大学生陶雪花说道。学生何明怡也表示,从“少年儿童之家”设立之后,自己就到这里来了,能和大家一起写作业,还能一起玩,不会做的题也有老师教,特别喜欢来这里。家长何朝华放心地说道:“以前孩子放学或放假在家就是打游戏、看电视,生活习惯不太好。现在有老师免费辅导,孩子不仅成绩提高了,还学会了防溺水等安全知识,全家都很高兴。”

常态化推进“少年儿童之家”

为有效解决儿童假期无人看管、留守儿童关怀缺位、防溺水安全隐患等问题,近年来文山市以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为重点,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儿童的关爱服务模式,在原“儿童之家”的基础上,提升打造“少年儿童之家”建设。为确保“少年儿童之家”发挥实效,文山市制定《“少年儿童之家”运行规范》,构建了党政、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未成年人保护的良好运行机制,织密关爱少年儿童“安全网”,旨在为孩子营造健康快乐、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

截至1月29日,全市各乡镇街道共有171个“少年儿童之家”开展活动,参与少年儿童共5411人。参与少年儿童之家服务队伍人数1928人,其中,校外班主任222人,志愿者289人,教师217人,家长委员会378人,大学生232人,社工74人,五老人员11人,儿童主任109人,其他人员18人。

(来源:文山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娟 排版:张振飞 责编:郑泽娅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