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麻栗坡:让“党建+”赋能教育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4-02-29 16:38:54
麻栗坡县坚持党建引领,按照“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各级党组织把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党建引领推动教育各项事业稳步提升。
“党建+理论学习”政治思想根基越来越夯实
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全盘,抓实筑牢主心骨、掌握主动权、增强感染力,不断夯实教体系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思想根基。2023年组织召开委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3次,各级党组织召开支委会681次、党员大会801次、上专题党课680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825次;全覆盖完成1286名党员“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在全县225所学校全覆盖开展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党的创新理论”晨读活动,召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解放思想大讨论,覆盖3700余名教职工,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什么培养人”的理解更加透彻;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以党支部为单位制定学习计划124份,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县千乡万村行”宣讲活动138次,查摆问题159个,制定整改措施236条,完成问题整改销号92个;全年共组织全县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126期36703人(次),其中,外出培训1305人(次),县内集中培训3449人(次),网络培训31949人(次)。
“党建+教育优先”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资金7.3亿元,在县城区建成了3所设施完备、条件领先、保障到位的高中学校,学校占地面积达1031亩,占县城建成区面积的11.6%;累计拨付教育专项资金57717万余元、资助金31693万余元,向社会各界争取教育资金1932余万元,受益学生48.5万人(次);累计开展“两后生”技能培训2456人(次),初、高中毕业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率达91.86%;建成“少年儿童之家”464个、乡镇社工站11个、露天游泳池8个,全县3399名干部职工结对关心关爱5638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校园安全事故大幅下降。
“党建+人才培养”先锋模范作用越来越凸显
通过党员教师发展规划与自我提升相结合的方式,提出“教师骨干,骨干党员,党员名师”的三阶培养思路。在党员队伍中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青蓝工程”小组,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实施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育工程,发挥名校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城乡师资均衡,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全县共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骨干教师18人,州级教学名师59人、学科带头人71人、骨干教师140人,县级学科带头人114人、骨干教师253人。成功与北京二十中达成“手拉手”帮扶协议,利用外交部、省教育厅装备中心、云南工商学院、文山学院和省管校用选派教师学校的帮扶资源,加强专业化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134人,有1000余名本地籍人才进入高端院校,学成归来后扎根边疆、反哺家乡,培养的学生分布在麻栗坡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开创了“教育戍边”人才流向边疆的独特机制,为麻栗坡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本土人才。形成了兴疆固边“教育留人”的良好局面。
“党建+师德师风”对标对表精准施策越来越到位
创新提出破除一个师德师风观念固化问题、开展一次师德师风固本培元活动、检视一次师德师风负面问题清单、曝光一批违反师德师风典型案例、选树一批师德师风引领带动榜样、举办一台师德师风强化教育展演、树牢一个师德师风常抓不懈理念、健全一套师德师风管理体系机制、建立一支师德师风挂钩督导队伍、规范一批师德师风档案建设管理“十个一”工作措施,持续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零容忍惩治腐败和违纪违法问题,让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成为教师队伍的鲜明标签。对标对表精准施策,出台了涉酒驾、醉驾、赌博、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处理办法,严管教职员工更加奏效。2023年,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活动500余场(次)、廉政谈话6000余人(次),创建县级“清廉学校”示范学校11所,师德师风态势向上向好。
“党建+教育改革”教育高质量发展越来越有望
对标贯彻落实省、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省管校用”“县管校聘”,推出“四全德育”“网格化教研”“青蓝结对”等改革性举措,全力推进以县民族中学为龙头的教育综合改革,一体推进基础教育上台阶、职中教育提质效、普高教育出成果三方面工作。出台《麻栗坡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绩效工资增量核定办法》,县级财政每年拿出800万余元资金奖励成绩优异的教师和学生,用“重奖厚爱”破解教育的“小县困境”,尤其是高中教育的“县中困境”。2023年,全县普高本科上线率79.31%,高于全州平均水平22.7个百分点;职高本科上线60人,创历史新高;中考600分以上749人,占20.31%,高于全州1.34个百分点。尤其是麻栗坡县民族中学高考一本上线率32.35%,较去年提高18.4个百分点。
“党建+品牌创建”立德树人聚势赋能越来越扩容
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堡垒”意识,党员的“先锋”意识,高质量打造了党建长廊、红色研学基地等特色党建阵地,使党建工作呈现新格局新气象。以筑牢边疆学校红色堡垒、争做扎根边疆红烛先锋、培育守护边疆红心少年、追寻和谐边疆红色印记、汇聚建设边疆红色力量“五红”为载体,深入推进强边固防学校党建长廊建设,涌现出县民中“魂正根红·有为民中”、县二小“党旗飘飘·书香二小”、县一幼“童心向党·倾情幼教”、响水小学“英雄老山·红色响水”等一批边疆红色党建品牌,创建“云岭先锋·育人红烛”党建工作示范学校12所,打造“五星级”示范党支部4个。县民中在全省强边固防学校党建长廊建设暨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现场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创新开发了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自然生态、劳动实践、乡村振兴为主题的5条研学实践线路,34门“行走的思政课程”,涵盖了烈士陵园、老山作战纪念馆、坝子雷场、老山主峰等红色教育基地和大王岩古崖画、南油村、清凉洞等风景名胜以及药王谷、云斛生物科技等农业基地。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主题研学实践活动10余场(次),惠及县内外各级各类学校青少年学生3600余人(次),麻栗坡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已然成为全县师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党建+红色引擎”红色根脉育人过程越来越亮色
深入推进了红色教育“进教室、进教案、进课堂”的“三进”育人计划,上好每一节“学科德育浸润课程”,激活学校红色基因种子,种下革命传承的种子,使红色基因绽放时代光彩。深入挖掘本土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将70余个英雄人物故事编纂《英雄英烈传》、12首红歌编成《红歌本》等校本教材,创新开发中小学红色基因研学实践课程,以课堂教学讲“红”、校园活动显“红”、研学实践亮“红”为抓手,讲授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红心少年”,让红色始终成为麻栗坡县各族学生最靓丽的青春底色。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累计创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学校1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3所,州级民族团结示范学校60所。
(通讯员:张文音)
(编辑:李娟 排版:张振飞 责编:郑泽娅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