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广南县掀起“情系家乡、反哺家乡、共建家乡”就近就业新热潮
发布时间:2024-03-01 14:59:59
文网讯 每年春节期间,都是在外创业人才和务工青年返乡的“集中时间”。广南县通过制定出台《广南县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奖励措施(试行)》,引进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带动就近就地就业,营造了就地就近就业浓厚氛围,将返乡“流量”变为就业“留量”,吸引更多在外人员回乡就业创业,掀起“情系家乡、反哺家乡、共建家乡”新热潮。
近日,在云南源丰泰鞋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返乡就业的赵仕兰正在机车上忙碌着,她告诉记者,之前在深圳打工外出务工对家里照顾得不多,亏欠了老人和孩子,回来过春节之后,了解到这里的工资待遇和在深圳差不多,所以选择在这里就业,不仅可以照顾小孩,在家门口就有就业机会,感觉很好。
同样选择在家乡就近就业的还有“此间风物”公司的一群年轻人,不同的是他们结合当地特产,利用网络渠道在广南当地进行创业,目前,公司已经运营了两年多。
初期,虽说身处网络时代的红利期,但考虑到经验不足等因素,对于自主创业一事还有些犹豫。广南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他们的想法后,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开展跟踪服务,很快“此间风物”公司经营业务便有了起色,还带动了17名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人员柏勃说: “我们公司成立于2021年,当时大家都刚大学毕业回到广南,在人社局就业中心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成立了这家‘此间风物’供应链管理公司。公司致力于广南优质农特产品的开发和销售,2023年我们完成了600万的销售目标,公司团队现在也有十几个人,接下来我们希望能把我们的团队越做越大,把更多的广南优质农特产品推出去,早日突破1000万的销售目标。”
据了解,近年来,广南县多渠道促进返乡务工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帮扶工作,成立就业工作专班,层层压实就业帮扶工作责任,全力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服务工作。下发了《中共广南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重点任务分解的通知(广办通〔2023〕38号)》,将全县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县委重点工作来抓,明确农村劳动力转移目标任务,并制定出台《广南县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奖励措施(试行)》,打造广南县创业示范街、建立驻外劳务工作站、引进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带动就近就地就业、发放创业扶持贷款1000人1亿元以上等,推动全县就业创业工作向前发展。
政策再好也要抓好落实,广南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实行分组包片挂钩压实主体责任。县人社局党组成立以局领导班子成员包片挂钩,全局干部职工负责分组联络18个乡(镇)的挂包工作小组,分组督促指导各乡(镇)统筹抓好各项就业创业工作,形成转移就业、政策落实、督查指导、跟踪服务同部署、同落实良好局面。强化技能提升培训,紧紧围绕县域产业发展、就业市场需求、个人培训意愿精准调整培训目录,以缺什么、教什么、什么培训能促进就业就培训什么为切入点,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培训后掌握1项劳动技能、获得1项职业技能认定,提升就业质量增加收入。目前,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7459人,培训工种涵盖畜禽养殖、果树种植、家政服务、养老护理、保姆(月嫂)、电工、手工电弧焊、叉车操作等实用就业技能工种。
同时,抓帮扶车间管理,充分发挥吸纳就业带贫减贫作用。目前,全县正常运行就业帮扶车间50个,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437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80人),累计支付吸纳就业补贴资金383.26万元(其中2023年支付137.16万元);抓实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充分发挥兜底保障安置作用,按照“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从严从实加强对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监督管理,确保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岗履职,如期享受待遇,坚决避免“只取酬、不履职”等违规现象发生。目前,全县开发公益性岗位12375人(生态护林员4500人),累计兑现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11820.07万元(其中人社部门兑现8836.12万元,林草部门兑现2983.95万元)。
抓实“两后生”就业跟踪服务及培训工作。针对毕业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县人社局采取一对一就业跟踪服务措施,有培训意愿的组织参加技能提升培训,有就业意愿的推荐就业岗位。2023年共跟踪服务“两后生”人员314人,组织参加技能提升培训314人,培训后就业率达93.52%。抓实易地搬迁点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工作,采取一对一上门宣传引导、组织集中培训、群众会等方式开展培训,促进“易迁点”劳动力了解技能、掌握技能促进转移就业增加收入。目前,全县易地搬迁安置区劳动力7885人(脱贫劳动力5657人),已转移就业7113人(脱贫劳动力5160人),已组织参加各类培训7824人。这些政策的落实,不仅为返乡人员和当地劳动力解决了就业,也为当地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95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7.81万人,省外转移22.02万人,脱贫劳动力省外转移5.0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0.66万人。
(广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陆兴)
(编辑:李娟 排版:张振飞 责编:郑泽娅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