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社科专家参与研究编撰的《云南壮剧经典剧本选编》出版
发布时间:2024-03-04 15:57:28
文网讯 近日,文山社科专家梁少石老师参与研究编撰的《云南壮剧经典剧本选编》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得到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壮剧经典剧本抢救性标注”课题的资助,是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滇黔桂越边区百部珍稀土俗字文献收集译注与研究”课题的阶段成果之一。



壮剧是我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之一,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云南壮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云南壮剧”是以富宁土戏为主、文山乐西土戏、广南沙戏的合称,是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之一。其中,富宁是云南壮剧中渊源最早,民间戏班数量最多、声腔流派最丰富的地区。《云南壮剧经典剧本选编》选编的剧本均为富宁土戏剧本。乾隆或嘉庆年间,云南壮剧的最早声腔—富宁土戏“哎依呀”声腔在富宁剥隘地区诞生。“哎依呀”腔调形成后迅速在壮族地区流传,以剥隘镇为中心相继建立了者宁、索伍、百峨等50多个民间戏班。光绪年间,“哎啲呶”腔调在归朝形成,迅速遍及板仑、洞波、者桑等地,戏班增至80多个。民国初年,广西北路正调由田林传入富宁登河、那吉,形成了“乖嗨咧”腔调。同期,广西彩调传人形成“依嗬嗨”声腔。富宁是云南壮剧民间戏班最多的县份。在20世纪壮戏繁荣时期,富宁曾有133家土戏班活跃在全县十一个乡镇的壮族村寨(广南有9家沙戏班,文山1家土戏班)。经历过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停滞发展艰难时期,目前富宁能正常开展活动的民间戏班为40家左右,广南3家,文山1家。
《云南壮剧经典剧本选编》收录了《换酒牛》《憨憨戏主》《野鸭湖》《阿寿还乡》和《壮绣缘》5部经典剧本,采用国际音标、汉语直译和意译等三行对照方式进行标注和翻译。填补了壮剧剧本用国际音标标注的空白,成为壮剧工作者和全世界戏曲爱好者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为壮剧跻身各种舞台表演艺术之林奠定语言文字基础。
(来源:“文山社科”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娟 排版:冯明兰 责编:谢思思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