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石榴花开籽同心——文山州平远片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发布时间:2024-03-05 10:51:33  

石榴花开红似火,籽籽同心映北京。

文山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在这里,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汉、壮、苗、彝、瑶、回、傣、布依、蒙古、白、仡佬等11个民族亲如一家、相互包容、团结和睦、共谋发展。作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自治州,“民族关系”已成为衡量群众满意度的社会指标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考察云南,作出“三个定位”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云南发展擘画美好蓝图、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定位”重要指示要求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文山州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举全州之力、汇全州之智,在全省创造性启动将平远片区打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区,充分展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时代平远形象,为美美的平远写下生动注脚。

党建引领

深耘“根深干壮”的团结和谐之美



2022年3月11日,砚山县伊斯兰教协会负责人来到州委民族团结工作队在平远镇的驻地,向工作队赠送了一面“民族团结之福”锦旗,感谢他们对平远片区民族团结进步所做的工作。

每次看到锦旗,州民宗委主任、州委民族团结工作队原常务副队长马应聪都会觉得特别提劲。“我们是2021年12月1日进驻平远的,大家的心情是既紧张又兴奋。”马应聪回忆说,为了确保党中央民族宗教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文山落地落实,州委、州政府以重点工作一线推、难点工作专班抓的方式,从统战、民宗、公安等部门和相关县(市)抽调78名干部组成民族团结工作队,进驻平远片区主抓民族宗教工作。

进驻后,工作队员们牢固树立“民族宗教无小事”的理念,全身心投入工作,当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传声筒”“宣传员”。通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洽谈会,与群众面对面讲政策、交朋友、做思想工作,让当地群众从紧闭大门、拒之门外,到主动开门迎客、沏茶座谈、交心交友。45天时间,工作队走访群众超过2500余人(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也是民族各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我州坚决扛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责任,推动所有工作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出真招,求实效。以“党旗领航聚民心,石榴同心粒粒红”为品牌,抓实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工作,深入推进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施“强心、润心、连心、暖心、安心”五心工程,创建省级规范化党支部3个、州级“五星级”党支部4个,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结合开展主题教育,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党的民族政策作为党支部“三会一课”“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必修课”。坚持把红色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融合,依托洒戛竜党支部旧址、王有德故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宣讲团”“红色文艺骑兵宣讲团”“王有德百姓宣讲团”等,进村入户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宣讲30余期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村寨、进军营、进景区“九进九创”和“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等工作,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前,创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委会(社区)23个、示范村组47个、示范宗教场所17个、示范学校17个,其中田心村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文旅融合

描绘“花繁果硕”的繁荣富裕之美



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金钥匙”。为了快速平衡发展,平远片区展开了一系列“大会战”。制定出台平远片区“三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2023—2030年)和“3815”战略行动方案,实施德厚水库调水入平工程、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等水利项目,解决了平远片区历史以来的缺水问题。重大基础设施优先考虑覆盖平远片区,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创新推出了“民族团结贷”“民族团结保”等系列创新金融产品,为招商营商、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和环境。

走进群山环抱中的砚山县阿舍乡斗南村,这里青山秀美、绿水潺潺,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前来游玩、休憩。

“我们斗南村通过沉浸式乡村游的方式,不仅让村子成为旅游特色打卡地,也成为了全村实施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互嵌式发展的样板,让乡亲们一起想、一起干,日子越过越红火。”斗南村党总支书记王自福说。

平远片区将红色游、生态游、乡村游融合在一起,让各族群众在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中由衷感党恩、坚决听党话,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一处又一处自然风光、一个又一个文旅项目,聚沙成塔,凝结成各民族各兄弟姐妹同行的强大动力。平远片区围绕“石榴红”品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的系列活动,先后举办了篮球、气排球、美食大赛、盆景展、全民健身、义医义诊义捐等活动,各民族共跳一支舞、共打太极拳成为常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

同时,打好产业牌,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蓝莓、蔬菜、辣椒、烤烟、奶牛等高原特色农业,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平远片区建成高标准农田21万亩,发展烤烟、辣椒、马铃薯等特色农业36万亩,片区人均可支配收入2.34万元,高于全州平均水平。





爱绿护绿

厚植“枝繁叶茂”的生态绿色之美



今天的平远城区整齐有序,绿树成荫,道路宽敞,设施齐全,是个宜居之地。每当华灯初上,民族团结主题广场上便聚集了人,给广场增添了生气。

“我住在广场附近,平时我和家人喜欢到这里休闲,健身和放松。这里基础设施完善、风景优美,在休闲的同时还能了解民族团结方面的故事,非常有意义。”居民王秀英说。

在平远片区“三区”建设中,我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美乡村建设、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充分利用当地田园风光、建筑风貌、山水特色、民族文化等特色资源,广泛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净化,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民族和睦、团结稳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为推进民族融合,平远片区开展了以“石榴”为主题的集镇改造提升工作,实施石榴主题街区、广场,硬化绿美公路103.27公里,建成花苗2200平方米、藤蔓种植10000余株,栽种绿植60000余棵。以“一人十树、一村万树”工程、“绿美文山先锋行”“叠被子、收衣物”行动等为抓手,高标准、高起点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党员干部带头,动员发动群众参与,建立保洁员、每周大扫除等机制,持续推进平远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打造精品示范村7个、美丽村庄30个,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房家家户户高墙大院、铁门紧闭,既影响环境面貌,又与外界相互隔离隔绝的突出问题,实施民族聚居重点村组“拆墙透绿”工程,动员群众自发地拆除围墙铁门,把院子向周边群众开放,打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心”墙,把冷冷清清的院子变成热热闹闹的“广场”,并打造成为AAA级民族团结主题街区。

行走在平远片区,不难发现,无论是全域的高质量发展,还是村村寨寨旧貌换新颜,都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实现的,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平远,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与行动。可以说,在平远的土地上,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平远片区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平远片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记者:苏宁)

(编辑:郭韦 排版:冯明兰 责编:谢思思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