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拼经济 文山在行动丨产值1.6亿元!文山市这个“土疙瘩”有何魅力?

发布时间:2024-03-13 15:51:13  


文网讯 近年来,文山市红甸乡紧抓产业发展,让“土疙瘩”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金元宝”。如今,红甸乡山药种植面积有1.5万余亩,实现产值1.6亿余元。

红甸乡由于得天独厚的土地、气候资源优势,一直以来都有种植山药的历史,但都是小家小户不成规模,品质也无法保障。2015年,文山市山药种植销售协会、红宏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继成立,带领当地群众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山药,但因种植面积突增,加之山药丰产,2016年初,红甸乡5000吨山药滞销,但在政府部门的关心及媒体的宣传报道下,不仅解决了销售问题,红甸山药很快在全国打响了名气,成为一块响亮的“金名片”。

红宏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自然告诉记者,吸取了当年的教训后,合作社引进了新的山药品种,还在种植技术上采用先进的无公害种植技术,按照机械开沟、秸秆深埋、引枝搭架的要求,做到科学中耕管理,用药用肥可追溯,保证了山药质量。

2017年,合作社注册了“红甸宏”商标,并通过无硫产品认证。同年,还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加上自筹资金,共投资500万元建成了集办公、仓储、加工、物流为一体的初加工厂,于2018年正式投产,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山药产业链,进一步打响了“红甸山药”品牌。并采取订单销售的模式,结合电商、网络营销等平台进行销售,产品远销成都、广东、安徽、河北、河南、上海及越南、欧盟等国内外,获得广大客商及消费者青睐。

“这个滴灌管道要拉直拉紧,滴灌才能发挥作用,土要把肥料都盖住……”走进地里,红甸山药种植大户刘魁正忙着指导工人给新种下的山药进行覆土、盖膜,现场30余名工人忙得热火朝天。刘魁说,他自2016年开始种植山药,从最开始的一年种10多亩,扩大到现在的200多亩,不仅是山药质量得到市场认可,更是因为越来越多人了解红甸山药。这几年山药行情不错,去年种了110亩,亩产量有4吨多,产值在1.6万—1.7万元,除去成本还剩70万—80万元。今年准备种200多亩,结合去年经验做好管理,争取今年的产量更高,收入更多。

记者了解到,2023年红甸山药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对已经注册的“红甸宏山药”商标,正在努力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近年来,在红甸乡山药种植产业的带动下,周边乡镇也开始发展山药种植,今年红甸乡及周边德厚、马塘、秉烈,砚山县平远、稼依、阿舍,丘北县树皮7个乡镇种植山药面积共6万余亩,按照去年平均亩产4吨,价格1.5元一斤,预计产值在6亿元左右。

马自然介绍,2023年,加工厂共生产山药干片800吨,产值达2400万元。为推动红甸山药产业进一步发展,他们积极与全国知名商家合作,与海底捞云南、四川、重庆、湖南、广西、广东等南方地区7个省份签订了合作,提供400吨山药。目前,合作社还计划建设一个标准化精深加工厂,同时满足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的山药即食产品的加工生产。

红甸乡始终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之策,立足资源禀赋,以种植山药为发展主轴,以特色产业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打破“散小弱”的传统种植模式,向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们要推动龙头企业从合作社向公司化转型,注册股份公司,转型升级。今年我们计划投入衔接资金430万元,实施山药预制菜加工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销售额4000万—6000万元。不断优化联农带农机制,延伸山药产业链,研究探索以山药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即食食品和饮品产业,让群众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同时,通过官方媒体和各类活动的宣传,打响红甸山药品牌,让红甸山药红起来亮起来,实现群众和村集体双增收。”红甸乡党委书记向永斌说道。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杜德传)

(编辑:李娟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