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优环境 聚人才 兴事业 ——文山州2023年人才招引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03-14 14:58:15
2023年,文山州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州战略,积极构建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服务、激励等一体化政策体系,以优化服务环境为基础,以产才融合为重点,以民生领域为突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着力构建上下衔接、梯次互补、密闭循环的人才政策体系,为全州人才事业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出台“兴文英才计划”实施办法,配套17个专项实施细则,项目化推动人才工作。聚焦三七、绿色铝等产业,制定重大人才项目“一事一议”办法,多维度支持产业人才创新发展。出台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工作20条措施和组织工作服务教育、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双七条”措施,破解编制、招聘渠道、科研绩效、成果转化等人才引育瓶颈问题。坚持鼓励创新,建立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发布奖金最高达150万元的10个科技攻关“榜单”,出台科研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投入45万元立项支持15个科研项目,全力支持广大人才开展科技攻关活动。深化用人主体自主权改革,确定首批8家试点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7名,进一步激发企业引才用才活力和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
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民生领域人才需求,加强“双招双引”系列活动谋划,为精准引才打好基础。2023年以来,精心选聘朱兆云等16名院士专家为州委、州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招引40名党政干部储备人才,持续开展“智汇文山·菁英相约”系列人才招引活动,依托7个招才引智工作站,靶向引进大学生2500余人、技术技能人才1.3万余人,帮助企业招工引才5.5万余人,《云南文山州加强技能人才培育推动“民工经济”向“技工经济”转变》被中组部第40期《组工信息》采用。新遴选174名优秀本土人才纳入“兴文英才计划”专项培养,新推荐10名高层次人才入选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持证社工增至838人,人才队伍质量明显提升。开通“智汇文山”微信小程序,发布高精尖缺人才“求贤书”,先后集聚“两院”院士13人,高层次人才137名,汇聚产业英才620余人,实施“制造匠心”培育行动,在州内职业院校开设“云锡班”“宏泰班”“文铝班”“大同班”等“订单班”,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2300余人,人才队伍质量明显提升。
坚持人岗相适、才尽其用,搭建人才创新平台载体,让人才有用武之地。中越人才合作交流项目成功备案首批省级示范项目,依托州委党校成立“越南合作交流研究中心”,组建“西南地区对越研究智库”联盟并召开首次西南地区对越合作交流学术研讨会,人才对外开放迈出第一步。充分挖掘“组团式”帮扶人才“身后”资源,争取程式华专家工作站、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等落户帮扶县,邀请一批专家学者下沉讲授“医学大讲堂”12期、“红烛大讲堂”5期,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移植”填补了州内诊疗技术空白195项,《云南文山州用好用活“组团式”帮扶资源,人才“破圈”,发展破题》经验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选派不同领域1400余名干部下沉一线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帮扶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深化“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促成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实施省外合作项目32个,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88个,累计取得188项科技成果,构建“产业联盟+高校+专家团队”模式的人才平台,新成立中医药产业联盟,遴选7名高校专家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2名企业高管担任文山学院“产业导师”,推进产学研用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全力打造“6个百万”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省级产业园区4个、省级“星创天地”创业平台7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12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真正让各类人才在文山大地大显身手、尽展其才。
深入实施“千人服务千企”专项行动,建立“企业动嘴、帮办跑腿”全程代办服务机制,先后选派297名干部挂联服务360户重点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反映问题462个。探索建立“以薪定才”市场化人才评价方式,迭代升级以支持用人主体引才育才为导向的人才政策,发放高层次人才安家费补贴240万元、特殊生活补贴287.67万元、科技成果配套奖励36.01万元、创新团队项目支持经费20万元。组织12个州、县部门以“上台打擂、晾晒成绩、现场评选”的方式参与13个特色人才示范项目擂台赛,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人才工作浓厚氛围。出台人才住房保障实施办法,筹建人才公寓900余套,让人才安居安身安心干事创业。出台扩面赋能“五个一”措施,全力提档升级106名“组团式”帮扶干部人才服务保障,组织开展州情调研活动,提升帮扶人才文山情怀。在丘北仙人洞村建成州内首家柔性引才基地,依托七花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首个“人才驿站”,制作发放“兴文惠才卡”450张,集成18项专属服务,依托“智汇文山”微信小程序,打造“人才码”服务,实现文山州情“码”上看、人才政策“码”上查、人才服务“码”上享,加快推进人才服务信息化智慧化建设,着力构筑宜业宜居人才生态。
今年,文山州将聚焦建设滇东南区域性人才高地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全方位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提档升级服务保障,引进、培养、用好、留住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山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记者:龚莉)
(编辑:谢思思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