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畅享文山丨文山市高末村:热热闹闹过小年
发布时间:2024-03-15 17:02:57
文网讯 3月15日,农历二月初六,文山市新平街道办事处高末社区高末大寨的壮族布岱群众,踏着激昂的歌声,跳起奔放的纸马舞,载歌载舞过小年,祭祀“白马仙祖”,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和睦、万事顺意。
文山的壮族分侬、沙、土三大支系,其中,土支系自称布傣、濮傣或布岱。壮族过年和汉族一样,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不同的是,壮族过年分大年和小年,即从腊月三十到新年正月十六,壮族叫过大年,从正月三十到二月初六,壮族叫过小年。
过小年时,布岱群众先要祭拜“白马仙祖”。祭祀活动开始时,在仙祖的画像前置一供桌,供奉鸡、腊肉、糯米粑粑等供品,由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祭祀仪式,老老少少跪拜于仙祖画像前,老者诵念祭文,祈愿新的一年驱恶避邪、无灾无难。
壮族为什么要过小年呢?相传北宋年间,有个地方世道乱,朝廷要调兵去围剿,就到各地去招兵。壮族布岱人踊跃报名参加,在战斗中服从命令、不怕吃苦,往往冲锋在前。战斗结束后,朝廷官员在会上宣布,布岱人仗打得最多,作战最勇敢,战功最突出,通令嘉奖,宣布给布岱人军官骑马回家。但军官们坚持官兵平等,同士兵一起步行回家。由于路途遥远,打仗又疲劳,等他们翻山越岭回到家时,村里都已经过完了大年。壮族布岱头人商量,认为他们为国家安宁作出了贡献,为民族争了光,赶不着过年,应该给他们补办过年,于是决定在正月三十晚上过小年,小年一共过六天。因当时打仗回来后,香米粑粑和糯米粑粑已基本吃完,猪鸡又未长大,而此时正是慈姑和面蒿发新叶的季节,所以,妇女们挎篮下田采慈姑,姑娘们背篮上山摘面蒿,男儿扛上猎枪上山去打鸟。大家舂好慈姑粑粑过小年,打得鸟儿来献年,三十晚上大团圆,初一接天地,初二打牙祭,初三走亲戚,初四去对歌,初五去赶街,初六送小年。
如今,过小年已成为壮族群众尤为重要的一个节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壮族群众也会热情邀请汉、苗、彝、瑶、傣、白等其他兄弟民族,手牵手、心连心,共同欢度传统佳节。
(记者:熊明刚)
(编辑:李娟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