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市马郎村:农村美 农民富
发布时间:2024-03-19 10:10:24
风景如画的马郎村
游客在马郎村垂钓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文山市古木镇布都行政村马郎村小组借助天然地理优势,做好山水致富文章,圆了群众的幸福乡村梦。
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来形容马郎村最贴切不过。宁静和谐的马郎村青山怀抱,青砖白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整洁的道路从村口延伸到家家户户,清澈的小河从村中流过,潺潺溪水仿佛在演奏美丽的乐章。
“现在村子变得越来越漂亮了。”村民沈建英说,美丽的村庄环境不仅让她居住的幸福感拉满,也给她的小卖部带来了不少生意。
依山傍水是马郎村的先天优势,舒适宜居却是马郎村的后天成就。为了让村子变得更漂亮,马郎村推行“党委带动、支部联动、党员行动、群众主动”的绿美建设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结合本村风貌习俗,按照“宜花则花、宜树则树、宜果则果”的原则,投工投劳400人次,打造特色花台、种植花草,完成绿美庭院改造,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绿美村庄。
随着村子的发展,前来游玩的游客慢慢多了起来,返乡创业的沈绍兵嗅到了商机,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
“之前也有游客来马郎村玩,但是不算多。这两年村子打造好之后,游客多了起来,我开了农家乐。现在我们一家人自己打理,旺季的时候游客很多,收入也可以。”沈绍兵说。
山水田园风景有了,如何让游客玩得舒心?为了给游客提供好的游玩体验,马郎村在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人居环境方面下了硬功夫,新建了文化广场、民族文化长廊、公厕、产业观光大道、村庄景观点及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同时,实施村容村貌提升改造,改造壮、苗、傣三种民族特色民居76栋,建设林间康养休闲步道3000米,建设橡胶拦河坝两道,并打造水上游玩项目,引导马郎村乡村旅游品牌向纵深发展。此外,还积极邀请外来企业到马郎村开办农家乐,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马郎村还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带动群众创业增收。
在村子不远处的文山市佳运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钓鱼。合作社负责人刀家云介绍,这段时间他们正准备清塘换鱼,但每天还是有不少人来垂钓,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30人至40人。在垂钓、养殖的基础上,合作社还不断摸索,开发出烧烤、漂流等游玩项目。
“我们合作社由村集体合作经营,群众以土地入股。我们每年收入最低都有13万元,每年给群众大约8万元的分红,剩余的部分纳入村集体经济,用于村庄的建设发展。”刀家云说。
马郎村依托山水田园的独特优势,找准农旅融合的发展定位,努力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康养后花园、农业研学基地等于一体的美丽旅游新村。这个只有76户群众的小村庄,已经成为道路宽阔、环境优美、群众富裕的美丽乡村典范。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发展农旅融合经济,依托布都、马郎村民居和土地资源,建设民宿、农庄、采摘园,充分发掘民族文化、农耕文化,打造农业农村实践基地。”布都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永金说。
(高 淳/文 文山市融媒/图)
(编辑:刘虹 排版:冯明兰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