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擦亮新闻的“眼”

发布时间:2024-03-20 10:49:29  

从我们上小学开始学写作文,语文老师就常说“题好一半文”,意思是确定了好的题目,就等于文章成功了一半。当然,一篇文章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标题,但好的标题对文章却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新闻报道亦是如此,好的标题就像新闻有了明亮的眼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如何擦亮新闻的“眼”?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对于关注度本身很高的话题,直接式标题就好。每个新闻人都要经常思考:受众最关心什么?答案无外乎是衣、食、住、行。再缩小一点范围,大家最关心的无非就是节假日放假、工资变动等话题,对于这类本身就有极高关注度的新闻报道,标题越直白越好,切忌拐弯抹角、故弄玄虚、卖关子。此外,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更要严格把关,标题严禁用一些“花里胡哨”的写法、提法,以免误导社会舆论。

如果不是首发,标题可以再想想。取标题最常见的手法就是凸显爆点,如果是首发,那么标题用爆点常常可以“一击即中”,如果已经有很多平台都发了同样的内容或者每年都在发相似的内容,后来者要想出彩吸引受众,标题就需要下更多的功夫。比如,每年11月7日是文山三七节,前几年的预热宣传总是少不了介绍这个节日。2020年,笔者所在的州级主流媒体团队深入思考,最后以《文山三七节,为啥从4月1日调到11月7日?》这个题目赢得了掌声。取胜的秘诀在于我们想读者之所想:都知道三七节是11月7日,那为什么不是3月7日?原来,三七节也曾定在州庆4月1日!为什么又调到11月7日?这标题,一看就有故事!再比如,2022年,新华社的报道“西畴精神”典型的文章《老人与山》,以其“慧眼”受到广泛关注和转载、评论。

数字、符号、流行语等,善用而不滥用。数字往往能够直接呈现工作的亮点和成绩,“!”“?”“~”等符号通常能表达作者的某种情绪,流行语在一段时间内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取新闻标题时我们可以适度使用,但却不要滥用,更不能误用。比如,某媒体在报道某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时用的标题是《24000000000000!》,的确很直白,但是这么长一串、如此多的数字零让人看了眼花、犯迷糊,有的人数很多遍仍读不出来,有的人甚至可能要放大几倍才不会数错,总之三个字:看着累!这个超过一般长度的数字,我们是否可以将其简单表述为“24000亿”更容易理解?这个问题值得商榷。这类标题偶尔用一次或许没有太大问题,如若经常出现就十分让人受不了。说到符号,同样的符号不宜过多出现在同一个标题或者同一天、同一组的报道中,比如,一个标题里假如有两个以上书名号、双引号就让人不太适应。再说流行语,“出圈”“打CALL”“顶流”“刷屏”等正向或中性词语能有效提高受众的关注度,但不能曲解这些词导致误用。还需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网络语都可以使用在新闻标题中,对负面或粗俗词语要谨慎使用,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

在准确的前提下,再短一点。笔者观察到,近几年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许多新媒体平台的新闻报道或者是自媒体发布的信息,总喜欢把主题“翻译”成标题,一个标题几次停顿还没说完的例子数见不鲜。有的标题接近60字,直抵微信公众号限制的标题字数,更有甚者,标题几乎跟正文一般长,一味求全求细而忽视了读者的感受。有的读者评价说:“看标题就够了,都不用点进去看文章了。”可见,这不是表扬。翻阅历年荣获中国新闻奖、云南新闻奖的作品也能发现,里边几乎没有那种长得可怕的标题,更多的是精练、生动、有创新性,能够叩击人心的标题。我们应该多学习,从中获取灵感。

此外,我们还需要多聆听受众呼声,多观察世间百态,多思考什么样的标题能、什么样的标题不能。最后,永远对无底线的“标题党”说“不”。

(侯佑琴)

(编辑:刘虹 排版:冯鹤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