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三项重大突破 !这个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又为患者打通三条希望之路
发布时间:2024-03-22 15:25:52
文网讯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心外科手术在所有外科中有“宝塔上的明珠”之称,因为毫厘之差,生死在转瞬之间。
从医20余年,文山州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思源早已习惯这种心惊肉跳的工作节奏。完成文山州首例A型主动夹层手术(孙氏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主动脉弓部瘤杂交手术(Hybrid 手术)……这些年,作为一名心尖上的舞者,他用持之以恒的匠心和仁心,为无数患者解决“心病”,帮他们重燃生命的希望。
微创瓣膜置换,让高龄患者重获“心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日益增多,这部分患者多数高龄体衰、无法耐受传统手术,过去只能药物保守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进步,现在这些患者也能通过微创技术获得“心生”。
2023年6月,邓大爷69岁,因“反复胸闷、胸痛、头晕3月余”入住文山州人民医院治疗。经多项检查后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心衰症状明显,若不及时手术,病情随时可能反复或加重,甚至出现心源性猝死。
“该疾病的治疗通常采用传统外科开胸手术,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对于年龄大和身体状态不太好的患者来说,风险大、死亡率高,术后恢复困难。”张思源说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避免了传统需要开胸、锯开胸骨、心脏停搏等危险因素,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具有创伤小、恢复较快等优点。
综合邓大爷的情况,张思源带领团队立即研讨手术方案,并征得患者同意后,在昆明市延安医院杨栋教授的指导下为邓大爷成功实施了TAVR术。术后邓大爷病因得到根本解除,心功能明显改善,病情逆转,预期寿命也将明显延长。
突发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创造奇迹
2023年12月的一天,37 岁的陶先生突发胸痛 7 小时被紧急送到文山州人民医院就诊,经完善检查后诊断为 A 型主动脉夹层,血压 210/130mmHg,心率 110 次/分。A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外科最为凶险的危重症之一,常发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像埋伏在身体里的“不定时炸弹”,随时会破裂猝死,在48小时内的死亡率高达50%,80%在一周内死亡,唯有手术才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孙氏手术则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该疾病的标准术式。
“因孙氏手术难度较大,只有省内先进,甚至国内领先的医院才能开展,当时我院也在筹备开展该项新技术。”张思源说,对于陶先生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考虑到家属不愿转院的意愿,张思源立即联系省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龚昆梅教授到院指导……历时 8 小时,在龚昆梅教授的指导下,张思源带领团队成功为陶先生成功实施升主动脉+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术中“象鼻”支架置入术,也就是孙氏手术,最终将陶先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当时感觉天都快塌下来了,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幸好张思源医生为我们联系了省上的专家,不用奔波到省城就圆满完成手术,既减少了风险,也为我们减少了就诊费用。”陶先生妻子回忆起在手术室外等待的情景,满怀感激地说道。目前,陶先生已恢复健康,投入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
大血管杂交手术,成功救治主动脉弓部瘤患者
今年1月,66岁张大爷检查出患有主动脉弓部巨大动脉瘤,伴胸痛,随时可能出现动脉瘤破裂而死亡。张思源主任医师团队再次主动挑起重担,利用杂交手术室,为患者行左侧颈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胸主动脉单分支支架置入术,独立完成了文山州第一例大血管杂交手术(Hybrid),完美地重建了患者左锁骨下动脉及左侧颈总动脉,保证了患者大脑及左上肢的血供,以最小的手术创伤治愈了疾病。
该手术对医生的技术水平,手术室的设施等都有相当高的要求,需要在杂交手术室才能完成,很多医院是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且该手术必须是在放射的环境下来完成,因此,医生须穿着重达40斤的铅衣做手术。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的血管转流融合了外科开刀及介入微创的优点,完美解决主动脉弓部病变问题。
以上病例只是张思源成功救治无数患者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仅2023年,张思源医生主刀的手术就有300余例,从医22年来,所参与的手术约五六千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让每一位患者恢复健康是我们作为医务人员的初衷和使命。”张思源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将特鲁多“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名言付诸实际行动中,用精湛医术和优良医德医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张思源曾到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脏外科、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血管外科、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脏外科等省内外高水平医院进修学习,擅长于心脏、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及手术治疗,如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血管疾病及外周动静脉等血管等疾病的开放手术及微创介入手术治疗,先后被评为“文山州百名优秀技术型人才培养对象”、2022 年度“文山州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和文山州“兴文英才”培养计划“名医”专项人才参与的多项科研项目荣获文山州科技进步奖;先后在省级和国家级学术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记者:李敏 张麟 实习记者:梁毅)
(编辑:刘虹 排版:冯鹤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