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拼经济 文山在行动丨文旅融合 丘北持续擦亮旅游金字招牌
发布时间:2024-03-22 15:55:33
文网讯 近年来,丘北县以文旅融合为主线,按照“全区域规划、全产业布局、全体系培育、全设施配套”思路,坚持以游客为中心,从服务设施、服务机制和服务品质着手,多措并举,用心用情做好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推动文旅事业持续向上向好发展。
丘北县区位优势独特,是文山州通往贵州省和云南省通往“两广”等泛珠三角地区及北部湾的重要通道。在普者黑景区外围:S206、S305线2条省道纵横连接,云桂铁路在丘北设置州级枢纽站——普者黑站,丘北民用支线机场已纳入“十四五”中国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在建的丘砚、师丘和泸丘广富3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2020年以来,先后实施道路提级改造工程6个575.528公里,普者黑景区外围交通环境明显改善。
在普者黑景区内部,有轨电车从普者黑高铁站直达丘北县城和游客中心。
依托已建成的4.2公里景观大道,升级打造2.75公里长的“民族文化风体验大道”,配套夜景灯光、休闲亭廊和地域文化打卡等元素,满足骑行、步行及群众日常车辆通行等功能。为方便游客休憩游玩,在监测巡护步道、天鹅湖徒步道,增设凉亭、座椅等设施。
按照“北治-中优-南护”的思路,分期实施57.6公里的普者黑湖生态监测步道,合理布置旅游产业发展空间,配套电瓶车、自行车租赁等服务,将景区与周边核心村寨串联起来,方便游客出行体验。
先后建成游客中心、仙人洞村、普者黑村、豹子坡村、白脸山村和双甲山码头6个停车场,总面积10.28万平方米,车位2344个,基本满足旺季停车需求。
建成普者黑游客中心和蒲草塘码头、青龙山码头、双甲山码头、仙人洞村、普者黑村5个分中心,全方位为游客提供咨询接待服务。
先后在A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新(改)建旅游厕所26座,其中AAA级3座、AA级2座、A级3座,智慧旅游厕所2座。
注重厕所文化建设,逐步形成“外部景观化、内部人文化、服务个性化”的旅游厕所特色,为游客提供便捷、干净、多彩的入厕环境。
强化人性关怀,针对残疾人、老人、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设置残疾人卫生间、第三卫生间、SOS应急设备、母婴室等设施,为特殊人群如厕提供温馨服务。
把旅游厕所纳入智慧旅游信息平台系统,在显著位置安装智慧显示屏,以便游客可通过网络及时准确查询厕所信息。截至目前,丘北共收到旅游厕所评价150条,综合平均分为4.95分。
按照AAA级景区建设标准,紧扣“宜居宜业宜游”总体目标,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建好设施、挖掘文化、拓展业态和培育产业,不断健全普惠共享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2022年以来,先后推进实施3个示范乡(镇)、23个精品示范村和69个美丽村庄建设。
以“十百千万”工程建设促进接待能力提升,2021年以来,累计建成绿道122.46公里,花带810.42公里。实施高品质酒店建设项目2个,其中象外丘山·雅生活酒店预计今年7月建成试运营。围绕“原生态”“民族特色文化”“休闲度假”主题,精心培育湖景、山林、酒庄、田园、村落等特色民宿(客栈)488家,其中国家乙级民宿1家,丙级民宿7家,云南省精品酒店12家,精品旅游民宿22家,8家入选云南省全国等级民宿培育库名单。
依托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把传统节日的举办与A级景区、公共文化空间、县城中心广场、乡村旅游点和民族特色村等公共服务设施紧密结合,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依托资源、产业优势,展现地域风貌,做到有声有色,引流效果明显。将激活“夜间经济”作为推动文旅复苏的重要抓手,利用公共服务设施推出夜游、夜娱、夜演、夜宴、夜宿、夜购等夜间消费业态,壮族陶瓷、水竹花伞、火草纺织、民族乐器、民族服饰等精品“土特产”和文创产品积极入驻,不断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持续举办“彩云之南等你来”群众夜间文化活动,椒莲广场日均互动达4000人次以上,现已入选省级优秀示范点,成为网红打卡地。
注重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打造乡愁书院2个,全国最美农家书屋1个,云南艺术家第二居所1个,文化遗产展示厅5个,传承基地19个,在保护传承中推进活化利用,用心讲好丘北故事,留住美丽乡愁。
成立丘北县青年旅游志愿服务队,设立固定志愿服务点6个,合理设置流动志愿服务点位,从文旅局、高铁站、轻轨公司、各A级旅游景区抽调志愿服务人员常态化开展旅游咨询、文明劝导、人居环境、诚信经营等志愿服务,打造“政府服务无处不在”的服务品牌。
在重要节庆活动和旅游旺季期间,一方面,协调增开直达普者黑动车车次,延长轻轨、公交车服务时间,对停车设施实行免费开放,便利游客和群众;另一方面,组织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到高铁站开展迎宾演出、赠送伴手礼和旅游咨询等活动,让游客一出站就感受到丘北各族群众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待客热情。
(来源:瞭望丘北)
(编辑:周秋 排版:向传帅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