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广南县那秧村:农文旅融合让老茶山焕发新生机

发布时间:2024-03-25 16:30:26  

春风十里茶飘香。春分时节,走进广南县底圩姑娘茶那秧庄园,放眼望去,一排排茶树随地势起伏蜿蜒生长,碧波滔滔。从高处俯瞰,一垄垄茶田构成了巨幅的绿色五线谱,穿梭其中的茶农,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协奏出一碧万顷的茶海歌谣。

这座茶园位于广南县莲城镇坝汪社区那秧村小组,占地面积1500亩,茶树品种以福鼎大毫、金萱、水灵等7个品种为主。2002年,为解决部分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艰难,广南县新建坝汪移民新村,为了让71户307人“搬得来、留得住”,广南县委、县政府统一建设生活生产用房,并引进种植茶叶1000余亩,每户分配管理15亩。2007年以来,由于群众长期管理不当,导致茶叶产量和品质双双下降,茶叶整体效益不高,茶农纷纷外出务工,群众守着一片绿水青山却撑不起增收的口袋。

如何利用好现有优势资源,让老茶山焕发新生机,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成为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和论证,广南县大胆探索,通过实施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建设,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提质改造,实现了老产业、新发展。2023年,那秧村1500亩茶园年产干茶200吨,实现茶叶经济总收入680万元,户均茶叶收入达4.9万元。

引进龙头企业 盘活资源优势

“这套设备从杀菌、回潮、揉捻到烘干,全程都是智能数控,大大地提升了茶叶品质。”上午9点,记者跟随文山底圩姑娘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方一起走进厂房,伴随着机器的“哐哐”声,阵阵茶香扑鼻而来。

为破解群众增收难题,2019年底,广南县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注入产业帮扶资金350万元,引进文山底圩姑娘茶叶有限公司作为带动主体,累计投资2330万元,建成茶叶精加工设施2000平方米,完成绿茶、红茶、普洱茶、白茶共4条生产线建设并投入使用。

坝汪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陆加催向记者介绍,为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口碑,广南县全面推行茶叶现代化加工,推动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手段有机融合。全面规范提升茶叶初制环节,制定《底圩姑娘茶加工技术规程》,把好鲜叶原料质量安全的准入关,规范茶叶初制环境卫生、加工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检测、采收管理、购销行为等,制定产地初制产品标识,赋标销售。完善机械工艺水平,在保留原始绿茶制作工艺上还增加了普洱生熟茶、白茶、红茶等工艺,不仅大大提高了制茶效率,还保证了茶叶品质稳定。做强优势品牌,引导企业对茶产品进行深度开发,不断适应消费新需求,目前,文山底圩姑娘茶叶有限公司生产有底圩姑娘茶(竹筒茶)、白毫王、银螺、白牡丹、姑娘红茶等10多种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昆明、广西、福建、山东、甘肃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可观,实现鲜叶价格同比其他茶区高出8元,产品价格同比高出30元以上。

据王永方介绍,目前公司年加工干茶450吨,销售收入达到2800万元,利润总额420万元,茶叶产业初见效益。如今再看,那秧村已是“山垄有意着翡翠,茶乡无处不芳菲”,俨然一派生机盎然的增产丰收图景。

创新合作机制,实现共赢目标

“分给我家管理的茶叶有8亩,春茶采收期为1个月,夏茶采收期4个月左右,全年有将近5万元的收入。”天色刚亮,那秧村村民张荣亮夫妇已在茶园里忙碌起来。

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是关键也是目的。为确保真正实现企业、村集体经济和茶农“三赢”的局面,那秧村采取“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组织生产,即:由公司一次性收购流转1500亩茶园形成固定资产,实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标准、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市场销售;村集体负责申报产业扶持项目投入建设生产设备、厂房、产业道路等基础设施,以租赁方式获得固定收入;农户参与茶园基地的日常管护及茶叶采摘,按企业标准管理茶园,以订单模式交付茶叶,获得劳务收入。

通过项目的实施,每年,那秧村实现村集体增收17.5万元,71户茶农户均增收3.8万元,基地长期务工人员200人,增收57.6万元。

提高科技水平,打响生态名片

市场竞争大,要想成为行业“卷王”,就必须要在绿色、生态上下功夫。

“我们的茶叶都是压有机肥,除草、灌溉、施肥、采摘、修剪等都是统一培训的。”王永方向记者介绍,公司牢牢守住绿色安全的底线,按照“集中连片、合理规划、规模发展”的原则,综合采取科学合理种树、留草、疏水、筑路、培土等措施,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改善茶园基础条件,积极新建、扩建、改建茶区道路5公里、配套太阳能杀虫灯20盏、灌溉设施15座,建成高优生态茶园700亩。提升茶园生态化管护水平,对茶园开展理化检测,规范除草、灌溉、施肥、采摘、修剪等田间生产管理过程,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农机农艺融合、生物绿色防控等绿色实用技术,保护茶园的生态平衡。累计开展技术培训8期280人次,开展绿色防控200亩,投入有机肥120吨。大力推进茶树品种改良,以底圩茶无性系茶树良种母本园为依托,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和选育,通过低产低效茶园换种改植,全覆盖推广优质型无性系良种,保证茶园茶树良种优品。

茶文旅融合发展,培育增收新途径

只有产业发展“一二三”齐步走,“农文旅”深度融合,才能凝聚更多要素,发挥更大效益。

按照“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理念,公司立足茶产业优势,以茶破题,延伸茶产业链,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那秧村资源优势,通过打造底圩姑娘茶那秧庄园,建成民宿1600平方米,配套设施2300平方米,开发“茶旅+民宿”“茶旅+康养”“茶旅+研学”等茶文旅融合新业态,利用茶园生态旅游资源和景观,促进村民在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中获得更多收益。

“这里离城近,周末、节假日有很多游客过来烧烤、钓鱼,还有游泳池可供小朋友游玩。”王永方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庄园累计接待游客6万余人,实现综合收入80万元。据他介绍,目前民宿和餐厅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五一”假期可对外开放,共有6个家庭套房和21个单间,部分房间带有温泉泡池,是周末亲子游的绝佳去处。此外,公司还与县教育体育局签订了研学合作协议,全县三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可到庄园开展研学活动,体验采茶、制茶、种菜等农事活动。

那秧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紧紧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围绕传统主导产业,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聚焦主导产业、推动融合发展、拓宽增收渠道”的路子,既实现了乡村产业振兴,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龚莉 杨月波 徐昌建 卢朝学)

(编辑:李娟 排版:陆军 责编:郑泽娅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