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庭院如何吸“金”?看西畴人在线解题!
发布时间:2024-03-27 10:51:54
庭院虽小,大有可为。2023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西畴县根据区位特点,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以庭院为载体、以家庭为阵地,以特色养殖、种植等为主要手段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一间小小的庭院,如何唤醒沉睡的资源、激活乡村的潜力,把乡村“方寸地”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看西畴解题。
2019年,福乡农业旅游(西畴)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赵永生带着对家乡的眷恋,来到莲花塘乡试种金线莲,两年的摸爬滚打,让这株“金叶”成为盛开在西畴的一朵“致富花”。
为了带动村民致富,也让金线莲产业发挥更大的集群效应。2021年,法斗乡朱文富引进金线莲到村种植,依托福乡农业旅游(西畴)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实现庭院种植金线莲稳产增收,打开农村产业的另一扇窗,积累了宝贵的庭院种植经验。在法斗乡朱文富的种植园里,一株株金线莲株型小巧、叶脉金黄,采摘下来装盘、过筛,不一会,50㎡的金线莲就采摘完成并进行结算,减去成本等投入,最终获得纯利润6000元。
2023年,西畴县政协在法斗乡马龙洲村举行“共商庭院小经济·赋能乡村大振兴”协商议事会,达成的共识中,金线莲种植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全村利用19户闲置圈舍改造金线莲种植大棚2085㎡。
福乡农业旅游(西畴)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每公斤160元至220元的保底价进行收购,每平方米年平均效益100—200元,种植户收益得到有效保障,实现户均年增收1.4万余元。在种植过程中,公司全程跟踪指导,实时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鼓励种植农户运用自媒体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市场,提升品牌价值。公司还拓展销售渠道,2022年,金线莲销售额达800万元,2023年突破1000万元,“西品”出山走出重要一步。
近年来,法斗乡立足资源禀赋,搭乘“牛事快车”,巧做“牛文章”,以大户示范、小户抓点,通过“家庭式”肉牛养殖,大搞“牛事”,让“牛”产业更“犇”。
走进法斗乡脱皮树村档子村小组养殖户周安雄的家里,他正忙着铡草、喂牛……圈里的西门塔尔杂交牛和西畴本地黄牛长势极好。圈舍里干净清爽,牛儿们正享受晚餐。周安雄笑着说,虽然每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但一点都不觉得累,只有让他的牛吃饱,他的“钱袋子”才能鼓起来。
外出培训学习,积累经验,能花的时间都在牛圈……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6年的时间,让周安雄成为村里首屈一指的养牛师。“养牛的秘诀就是只要自己不懒,给牛吃饱、喝好、打扫干净。”周安雄说。
据了解,法斗乡肉牛养殖户1500余户,存栏4500余头,同时,投入项目资金60万元用于建设肉牛养殖服务中心,它将为养殖户提供青贮饲料的加工,为冬春季节饲草匮乏提供保障。
近年来,法斗乡石鹅村围绕“一县一业”——乌骨鸡,抓住“鸡”遇,激发产业联农、带农、富农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发展新动能。
在法斗乡石鹅村下丫口村小组,家家户户的自制鸡舍特别显眼,蓝色的小围房外,有柴火洞可在寒冷时节保障围房内的温度。村民任富发望着一群刚刚孵出来的小鸡苗,仿佛在看自家孩子,笑容浮上了脸。“一年孵化鸡苗12批左右,每批出壳鸡苗是800—1000只,脱温好成本在6—7元每只,还是有点赚头。”法斗乡石鹅村下丫口村小组农户任富发说。
目前,石鹅村下丫口村小组具备自主孵化能力的农户共7户,大家熟练掌握孵化、脱温、打疫苗等各个关键环节的技术,孵化的鸡蛋出壳率高达80%左右。全村有单次孵化量1500枚的孵化机7台,每年出栏鸡苗3万余只。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近年来,新马街乡竹编手艺人,编织斗笠、竹筐、竹簸箕等非遗手工艺品,“编”出幸福致富路。
走进新马街乡马街村牛场村小组,路旁一片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的竹林映入眼帘,而竹林的种植者正是村里的竹编手艺人们。龙明昌就是其中一位,他说,竹编不仅仅是一项技艺,还是自己一年收入的保障,更是自己祖祖辈辈非遗传统手艺的传承。
龙明昌说,他家祖祖辈辈以竹编维持生计,从7岁和父亲、爷爷学习编织斗笠至今已经60多年了。他制作的竹斗笠销往马关县、麻栗坡县、西畴县兴街镇等地,每年可以编制斗笠600余顶,实现年纯利润7000至8000元。
像龙明昌一样的手工艺人,在新马街乡马街村还有七八户,他们用双手与汗水将竹编编织这项非遗文化传承,铺就幸福致富路。下一步,新马街乡马街村将想方设法助农发展编织产业,鼓励年轻人利用农闲时间学习竹编手工艺,在传承手工艺的同时实现促农增收。
套模具、架钢筋、灌浆……5道工序后,花盆在莲花塘乡张锋的手里诞生了,如果花盆是粗犷型的打磨,那盆景则是精雕细琢敲敲打打里流淌的慢时光。
春至,一半清凉、一半温热,恰是为盆景提供了可喜的生机。日前,记者来到莲花塘乡牛场坪村,就被一处盆景深深吸引,欣赏之余,不远处传来了机器的轰鸣声,原来,村里的小伙张锋和伙计正在制作花盆,大小不一、花纹不一,数十种花盆展现眼前。张锋介绍,一个花盆制作需要2—3天的时间,因为模具比较多,一次可以制作10多个。
经过5年的沉淀,张锋的生意越来越好,不少人驱车前往订购,一年毛收入20万元左右,利润8—9万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红餐厅”一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将农村的院子辅以时尚元素,变得门庭若市,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
坐落在隆兴山居酒店旁的半山小院在2023年3月孕育而生,这是一家集火锅、烧烤、露营为一体的户外烟火小院。小院从一条狭长的小道缓缓上山,没过多久,你就会看到半山之间有个小院。
当你迫不及待上山,整体以干净清爽的白色为主色调,几个帐篷式的室外餐厅便映入眼帘。室外帐篷下,三五好友相谈甚欢,入夜之后,柔和的暖色系灯光点亮了整个餐厅,浪漫氛围感瞬间拉满,成为不少年轻人荟萃之地。
半山小院工作人员杨永生介绍:“周末和晚上有很多客人来这里用餐,我们现在主要是做外围的绿化和一些儿童游乐场,让顾客有更多环境上的体验感。”
农家乐、民宿、采摘园、小超市、修理店、家庭作坊......渐渐地,农家庭院承担了多样功能,演绎多彩角色,在服务当地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为农户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西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杨忠磊)
(编辑:刘虹 排版:冯鹤 责编:郑泽娅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