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首次发现!黄喉貂现身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布时间:2024-03-28 10:35:13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喉貂
现身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是首次在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拍摄到黄喉貂影像资料!
快来一起看看
这只小可爱
↓↓↓
近日,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的数据时,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喉貂的活动影像。
图片来源网络
黄喉貂是食肉目鼬科杂食性动物,主要以小型兽类、鸟类、鸟蛋、蛙类、爬行类、昆虫和植物果实为食。头体长45至65厘米,尾长37至45厘米,体重1.3至3千克。具有一条显眼的粗大尾巴,尾长可达头体长的70%至80%。与其他鼬科动物相比,黄喉貂四肢相对身体的比例较长,后肢较前肢更长且更为粗壮。黄喉貂具有鲜亮的独特毛色,易于识别,头部、枕部、臀部、后肢和尾巴为黑色至棕黑色,而喉部、肩部、胸部和前肢上部则为对比显著的亮黄色至金黄色,下颌与颊为白色或黄白色。整体毛色呈现头尾黑、中间亮黄的模式,因此在中国西南的部分地区,被当地人俗称为“两头黑”。(参考资料:《中国兽类图鉴》)
近年来,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及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黄喉貂的发现,丰富了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对完善保护区的本底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下步,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将继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力度,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坚决筑牢滇东南生态安全屏障。
(来源: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编辑:李娟 排版:陆军 责编:郑泽娅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