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畅享文山·打卡点丨解码西畴非遗“样样好”!
发布时间:2024-03-29 15:56:16
非遗穿越时空
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西畴县善用发现的“眼睛”
将生活在西畴县的各民族
创造的绚丽多姿和独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
传统歌舞、工艺、民俗……
多项非遗挖掘、保护、传承
非遗文化
既是西畴各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的展现
也是西畴人民生活
“样样好”的真实写照
让我们一起走进西畴
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传承
在西畴,生活着一支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族群,他们是像熊猫一样珍贵的彝族花倮人,其特有的葫芦笙舞,以躯体“S”形,前后曲动的典型舞姿而独树一帜,展现着古代滇人的遗韵。
1987年,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女士观看了葫芦笙舞后,称赞其为“中国式的迪斯科”。在2006年5月20日,彝族葫芦笙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上唯一的
活态传承母系社会原始部落
祭祀太阳的习俗
女子太阳山祭祀
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2014年11月
西畴“女子太阳山祭祀”入选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年来,西畴人依托“日出汤谷”“女子太阳节”文化名片,深度发掘壮族传统“太阳文化”,将“山、水、田、园、俗”融为一体,成为太阳文化体验、民俗休闲、田园度假、山地康养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区。
渔鼓说唱、么所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壮族童谣、壮族鸟衣……
国家级传承人宗天珍
国家级传承人刘仕美
西畴有壮、苗、彝、瑶
蒙古、汉6个民族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
壮族“三月三”
苗族“花山节”
瑶族“地王节”
……
节日多到过不完
每年民族传统活动
推动着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
篾编
泡花刺绣
董马腊肉
水烟筒
人工面
近年来,西畴重视对非遗的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非遗“动”起来、“活”起来。目前,西畴县共有国家、省、州、县政府公布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6项,州级26项,县级10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有52人。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5人,州级38人,县级7人。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西畴而生
又成就了今日的西畴
欢迎每一位热爱非遗的朋友
到西畴感知非遗、了解非遗
(西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沙)
(编辑:刘虹 排版:冯鹤 责编:郑泽娅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