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二十四节气文山少年说·清明|清明又至,遥寄相思
发布时间:2024-04-04 10:14:35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在四季轮回流淌。二十四节气是一个融天象、物候、时令等知识为一体的文化系统,是中华优秀农耕文明的结晶,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智慧。时令节气代表着哪些含义,都有哪些故事?一起来走进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推出的“二十四节气文山少年说”系列短视频,今天是《清明篇》,听童声吟诵,赏二十四节气,品中国式浪漫!
二十四节气——清明
2024年4月4日
甲辰年农历二月二十六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淮南子》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
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岁时百问》是这样解释的:“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
春风骀荡,陌上花开,又是一年清明时。二十四节气花信风记载,清明的花信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古人还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古代清明诗中,常常写到桐花。如白居易《桐花》诗说“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其诗《寒食江畔》中有:“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这意思是说,看到紫桐花,就意识到是清明时候了。
诗
话
清
明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夜》
白居易(唐)
好风胧月清明夜,
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
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
温庭筠(唐)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节是一个凝聚着多元文化的节日,它至少有六重含义。一为节气,二为农事,三为寒食,四为踏青,五为民俗,六为扫墓。
气清景明,奉先追远。自古以来的民俗、文化传承,造就了属于中国人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怀,他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代表。
在新时代,我们更当以追思、寄语、赏春、饮食、诗歌、植树、体育活动等符合时代文明新风的节俗形式,表达对亲人、先祖的怀念与崇敬,提升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关怀,这或许才是我们过清明节的应有之意。
(记者:郑泽娅)
(编辑:周秋 排版:张振飞 责编:郑泽娅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