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4-04-18 16:57:24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山州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文山调查队
2024年4月
2023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能源供需紧张、房地产市场依然下行以及周期性结构性矛盾叠加等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省委“3815”发展战略、“三大经济”和系列三年行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全州经济运行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3年文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42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40.66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664.25亿元,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为17.6:37.0:45.4。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9、1.9、2.3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7%、37.8%、45.5%。全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689元,比上年增长5.8%。
年末全州常住人口339.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4.75万人。全年出生率为9.40‰,死亡率为9.78‰,自然增长率为-0.38‰。
表1 2023年文山州人口数及构成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0万人,比上年减少1.6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8.68万人;全州新增发放创业贷款2.42亿元扶持1523人(户)创业,带动(吸纳)4604人就业。
全年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5%(食品价格上涨0.6%),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下降0.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8%。
表2 全年文山州及云南省主要调查指标对比
二、民营经济
全州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04.68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5.1%,拉动全州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6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61.11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407.91亿元,增长6.8%。
全州民营企业34.06万户,比上年增长42.0%,占经营主体总数(34.98万户)的97.4%。其中:私营企业4.26万户、个体工商户29.79万户、集体企业0.02万户。全年实现民营税收63.80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总和(94.77亿元)的67.3%。
三、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6.70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257.85亿元,增长7.6%;林业产值24.63亿元,增长1.0%;牧业产值115.43亿元,增长0.3%;渔业产值6.70亿元,增长1.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2.09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9.72亿元,比上年增长4.3%。
全州粮食播种面积678.10万亩,比上年增加5.2万亩,同比增长0.8%。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05.80万亩,增长0.5%;小麦播种面积49.49万亩,下降3.1%;玉米播种面积337.25万亩,增长0.7%;大豆播种面积55.99万亩,增长7.3%。
全年粮食产量177.04万吨,比上年增加1.61万吨,增产0.9%。其中,夏粮产量13.99万吨,减产0.9%;秋粮产量163.05万吨,增产1.1%。谷物产量154.76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稻谷产量45.04万吨,增产0.2%;小麦产量4.37万吨,减产13.8%;玉米产量104.20万吨,增产0.8%。大豆产量6.57万吨,增产13.3%。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0.83万吨,比上年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21.04万吨,增长3.2%;牛肉产量5.30万吨,增长3.4%;羊肉产量1.04万吨,增长3.7%;禽肉产量3.45万吨,增长1.6%。禽蛋产量2.09万吨,增长19.1%。牛奶产量1.06万吨,增长20.8%。年末生猪存栏168.13万头,比上年末下降5.1%;全年生猪出栏237.77万头,比上年增长2.2%。年末牛存栏113.12万头,总量与上年持平;全年牛出栏51.72万头,比上年增长0.9%。
表3 全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43.71亿元,比上年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3.8%,股份制企业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1.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31.1%,制造业增长37.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2.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9.6%,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3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127.4%,其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9.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2.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5.1%。此外,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下降32.4%,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7.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11.5%。
表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说明:表中增速为在库企业口径计算结果。
从企业经济效益看,1—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实现利税总额116.10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其中利润总额94.17亿元,增长71.9%。
表5 2023年主要能源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全州发电装机容量404.1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3.0%。其中,水电装机容量187.1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142.18万千瓦,增长332.1%;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66.13万千瓦,增长115.9%;垃圾焚烧发电厂3.9万千瓦;余热余压自备电厂装机4.85万千瓦。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97.92亿元,比上年增长0.1%。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增长17.6%,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1.4%;安装工程产值增长43.1%,占比为6.0%;其他产值下降11.7%。
五、服务业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0.00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重点行业营业收入14.28亿元,增长9.0%。重点行业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增长23.6%,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下降10.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0.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8.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降0.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53.3%。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18.0%。其中,项目投资下降1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4.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0.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2.6%。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3.9%,投资额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45.2%;产业投资增长6.5%,投资额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5.4%。全州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92.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965.4%,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下降2.9%。全年农业项目新入库520个,农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9.6%。民间投资比上年下降9.9%,投资额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42.0%,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的民间投资下降4.6%,其中产业民间投资增长5.2%。从重点行业看,能源工业投资增长15.6%,数字经济投资增长0.6%,教育投资增长38.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9.01亿元,比上年下降18.9%,其中住宅投资72.04亿元,下降16.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6.16亿元,下降38.9%;办公楼投资0.06亿元,下降35.9%。
房屋施工面积1155.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870.91万平方米,增长3.3%。房屋竣工面积91.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2.60万平方米,增长47.8%。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5.6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9.29万平方米,下降7.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8.93万平方米,下降58.5%。商品房销售额65.92亿元,比上年下降15.6%。年末待售面积80.9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其中住宅待售面积44.86万平方米,增长7.5%。
七、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9.32亿元,比上年增长7.6%。从消费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50.14亿元,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9.18亿元,增长8.8%。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508.04亿元,增长7.2%;餐饮收入151.28亿元,增长9.0%。
从主要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22类商品零售中,有7类实现增长,有2类商品零售额增速超过10.0%。其中,中西药品类增长23.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0.4%,粮油食品类增长6.8%,烟酒类增长5.6%,其他未列明商品类增长4.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0%,服装、鞋帽、针织纺织品类增长1.9%;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热,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销售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8.4%,二手车零售额增长602.4%。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7.4%。
天保、都龙恢复通关,田蓬口岸正式通关,全州抢抓机遇做大做强口岸经济。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7.99亿元,比上年增长386.0%,其中:出口7.20亿元,增长101.1%;进口20.79亿元,增长853.7%。实际利用外资410万美元。
八、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业
全年客货运总周转量57145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3%。货运量4645万吨,下降0.5%;货运周转量562136万吨公里,增长5.3%。客运量1054万人,增长4.8%;客运周转量93191万人公里,增长4.8%。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5.20亿元,比上年增长5.7%;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5208.40万件,增长5.3%。
全州新增移动电话用户7.22万户,达到336.72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144.52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158.01万户。年末全州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346.7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99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2.85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95.91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家庭宽带接入用户90.17万户,比上年增加10.87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0.02万户,比上年减少0.23万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5.40亿元,比上年增长34.7%。
全年全州旅游接待人数4649.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旅游收入首次超过500亿元,达504.75亿元,增长28.2%。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州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3.58亿元,增长37.5%,税收收入中增值税20.94亿元,增长133.9%;非税收入完成19.93亿元,下降23.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84.71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教育支出90.44亿元,增长0.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3.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25亿元,增长12.3%,占比为17.7%;卫生健康支出55.40亿元,增长12.2%,占比为14.4%。
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617.31亿元,比年初增加25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住户存款1048.54亿元,增长11.7%;非金融企业存款239.05亿元,增长32.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408.65亿元,比年初增加13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住户贷款796.97亿元,增长12.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611.66亿元,增长8.6%。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4.28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5.00亿元,增长4.2%;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1.53亿元,增长7.9%;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64亿元,增长4.2%;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11亿元,下降19.1%。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4.6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8.94亿元,增长18.7%;寿险业务给付1.49亿元,下降11.3%;健康险赔款及给付3.67亿元,下降3.8%;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0.53亿元,增长17.7%。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2户,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户,全州高新技术企业达52户。富宁县列入首批省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县。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1个,获认定科技特派员157人,获认定“三区”科技人才280人。专利授权量728件,比上年增长1.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9件,增长181.0%;发明专利有效量233件,比上年增加49件,增长26.6%。
全州“一中”深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高考本科上线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一本上线率从9.2%提高到18.4%,州一中一本上线率提高24.5个百分点、达58.7%。像抓控辍保学一样抓职业教育,职教学生同比增加6808人。文山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招生,启动文山学院迁建工作。
2023年,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322所,其中:高等教育学校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8所(含技校1所)、普通中学187所、小学1035所、幼儿园1071所、特殊教育学校7所、专门教育学校1所。有各级各类在校生856342人,其中:高等教育25292人、中等职业教育30158人(含技校5061人)、普通中学280668人、小学362708人、幼儿园155627人、特殊教育学校1679人、专门教育学校210人。有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58155人,其中:高等教育学校1041人、中等职业学校1786人(含技校95人),普通中学22814人、小学21004人、幼儿园11089人、特殊教育学校399人、专门教育学校22人。共有专任教师52427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4.03%,比上年提高2.02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63%,比上年减少0.2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20%,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民族舞剧《幸福花山》在全国巡演,《锦绣如歌》入选文旅部“新创剧目名单”,坡芽歌书合唱团首次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专场演出,富宁文华社区、砚山红舍克村入选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开展群众文化惠民演出1385场次。16个项目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目录。全州共有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4个,文化馆9个,文化站105个。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9.75%和99.72%,分别比上年提高0.15、0.02个百分点。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实现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砚山、广南中医医院晋升三级中医医院,全州院前急救实现统一调度。文山、西畴、麻栗坡、广南、富宁实现“消麻”目标。新创建国家级老年友好社区2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1个。全州共有卫生健康机构1519个,比上年增加138个;实有床位数25019张,比上年增加1102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7.37张,比上年增加0.45张;卫生技术人员27415人,比上年增加211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092人,比上年增加1206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07人,比上年增加0.75人。
成功举办中国自行车文化节、中国(文山)·越南(河江)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交流赛等各类赛事。在云南省2023年青少年锦标赛中,文山州代表团共获113枚奖牌,其中金牌32枚、银牌31枚、铜牌50枚。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74.9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0%。五大高耗能行业消费556.6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消费16.42万吨标准煤,下降6.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消费48.35万吨标准煤,下降1.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消费24.34万吨标准煤,增长4.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消费451.33万吨标准煤,增长14.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消费16.19万吨标准煤,下降13.3%。规上工业中用于生产的电力消费360.4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6%。
全年水资源总量99.6亿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972.6毫米。年末全州水利工程蓄水总量5.08亿立方米(大、中、小型水库及坝塘),比上年减少0.04亿立方米。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9.71平方千米。
全年全州完成人工造林20.24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人工造林8.32万亩,小型水利水保设施建设193处。
2022年末,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4.1万立方米,比上年末提高21.55%,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8.38%,提高1.82个百分点;全州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36.9%,提高2.83个百分点。
全州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3起,死亡68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21.3%,死亡人数下降4.2%。其中,道路运输行业发生事故50起,死亡55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4.2%和3.5%。全州煤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铁路运输、农业机械、水上交通、民航飞行等行业未接到事故报告,安全形势平稳。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持续缩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96元,比上年增长5.5%。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89元,增长3.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44元,增长9.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2,比上年缩小0.15。
受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的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支出增速高于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年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643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492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183元,增长13.2%。
全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76.9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24.63万人,城乡居民参保352.3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数中,未成年人95.5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5.40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34.23万人、城乡居民参保221.1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6.9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0.75万人。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共增加8.53万人次。
全州公租房共筹集6.40万套,截至2023年12月末,分配入住6.36万套,分配入住率99.31%;公租房租赁补贴发放2590户,发放率120.46%;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开工建设4564套,开工率100%。
有县级失能照护机构8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3个,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1300户,“老年幸福食堂”增至12家。全州已运营养老机构57个,有养老床位10524张(含在建和未运营),投入运营床位5308张,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实现100%集中供养。共支出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包括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孤儿和实施无人抚养儿童、流浪乞讨救助等)13.79亿元;发放高龄津贴补助资金5530万元,惠及全州68058名80周岁以上老人。
抓实农民增收“一口清”,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万企兴万村”,“双绑”利益联结覆盖率达100%,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8500元以下且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7388元,增长13.0%。实施乡村振兴示范乡镇9个、精品示范村71个、美丽村庄303个,完成农村裸房改造2.4万户,东升、洒戛鼋、龙树脚等一批美丽村庄成为示范标杆。
注释:1.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2.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产业(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3.公报中就业、经营主体、外贸、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旅游、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水利、林业、环保、应急管理、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4.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部门最终确定数及《文山统计年鉴 2024》为准。5.公报中部分内容及数据来源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文山统计)
(编辑:周秋 排版:冯明兰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