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灭火器造假案再敲警钟
发布时间:2024-04-19 11:01:16
近日,浙江台州椒江警方对外披露一起已侦破的特大案件:不法人员为了牟利,将劣质干粉灌装到灭火器罐里,再贴上正规厂家的品牌商标……成本价只要十元,售价却是七八十元。民警奔赴广东、湖南、山东等地,一举打掉多条生产、销售假冒知名品牌灭火器产业链,涉案金额高达近亿元。
此案触目惊心!为社会敲响了三记警钟。
首先是法律的警钟。警方查明,这起不法勾当源头的实际控制人肖某,原是一名货车司机,送货时得知售卖某品牌灭火器比较赚钱,回家后和妻子谋划将农村老家荒废的小厂房用作生产假冒品牌灭火器的地方,开始了不法行为。可以看出,肖某的违法成本相对较低。然而,灭火器不是一般的器材,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效果。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这种失效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是不可容忍的犯罪行为。公众不禁要问:现有法律对造假行为的惩罚是否过轻,导致肖某等造假者胆敢以身试法?这是不是造假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这是法律警钟的第一点,立法部门应该考量。第二是执法部门的监管缺位。肖某在不具备人员资质、生产经营资质的情况下开展生产经营,从开始造假到警方查获历经几乎一年时间,其上下游商户也安然无恙。这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何在?有关部门监管不严、力度不够给了造假者可乘之机。第三,造假者法律意识淡薄。肖某等人的行为暴露了他们平时学法不多、不深,法律意识淡薄,所以无视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准则。
其次是道德的警钟。造假灭火器不仅无法起到应有的灭火作用,还可能因为压力不稳定等问题造成使用者的二次伤害。肖某等人自私自利,救命的东西也敢造假,简直是为了赚钱毫无底线,完全将可以预见的公众安全问题置之度外,是对他人生命的漠视,社会道德低下,职业道德更是无从谈起。这反应了社会公德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应引起重视。
最后是安全意识的警钟。肖某等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因伪劣消防器材造成安全威胁尚不可知,但社会公众一定要强化安全意识。比如,这次事件中被冒用品牌的正规灭火器厂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发现问题后及时求助警方,警方沿着线索顺藤摸瓜,最终破案。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有安全意识,平时多了解一些消防器材知识,购买时擦亮眼睛多加鉴别。无论是谁,一旦发现假冒伪劣灭火器线索,立即向公安部门举报。
总之,整治造假行为需要多方努力、多措并举。有关部门应举一反三,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提升市场监管力度。消费者要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通过各种正规渠道学习鉴别知识,遇到假冒伪劣商品大胆举报。从业者要加强行业自律,更要思考预防被假冒的对策,避免一些害群之马影响大家的利益。
生命只有一次,经不起造假行为来试错!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捍卫我们的生命权利。
(侯佑琴)
(编辑:唐雪娇 排版:冯明兰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