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砚山县炭房社区:携手相亲共谱“同心曲”

发布时间:2024-05-07 09:22:24  

携手相亲共谱“同心曲”

——砚山县维摩乡炭房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综述

“炭房社区来安家,衣食住行变化大。党的民族政策好,日子越过越潇洒……”这是砚山县维摩乡炭房社区流传的一段顺口溜。社区居民熊国花说,这几句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维摩乡炭房社区圆梦、兴业居民小组是砚山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安置壮族、彝族、苗族群众223户1069人。自群众搬迁安置以来,炭房社区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着力打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发展模式,谱写了同舟共济、携手相亲的民族团结“同心曲”。

党建聚力共筑“幸福家”

“炭房社区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社区居民之间互帮互助、相亲相融,让我们倍感温暖。”在群众刚搬迁入住不久,从路独村小组迁来的李树兴就在家中病逝了。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加之人生地不熟悉的无助,李树兴的家人顿感手足无措。就在此时,闻讯而来的社区党员干部和左邻右舍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主动帮助他们料理后事,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社区的团结与和谐、邻里的友好与温暖。

李树真是社区脱贫监管对象,搬迁入住后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房屋装修。党员马有权了解情况后,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共争取到6万元危房改造资金,为李树真完成房屋建设及装修。在炭房社区,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多年来,炭房社区秉承“哪里有搬迁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原则,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搬迁前的宣传发动、搬迁中的跟踪服务、搬迁后的发展保障作用,在群众搬迁入住后及时成立了兴业、圆梦2个党支部,选齐配强村组干部、妇代小组,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积极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安置点内“有组织管理事务、有干部服务群众”,群众遇事“敲得开门、找得到人、办得成事”,让搬迁群众有了“主心骨”。社区党员主动服务,及时入户摸底调查,对生活困难和有留守老人的家庭和每位成员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同时,利用居务公开栏、居民小组公开栏,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生活诉求。

稳岗就业培育“新居民”

“搬迁前我们生活环境恶劣,因为石漠化严重,栽田种地收入也很低。现在搬到这里,除了生活环境变好了,还能到附近的扶贫车间打工增加收入,日子也越来越好。”居民莫兴秀说起社区的新生活,满脸的笑容。如今,莫兴秀家中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房屋内物品摆放有序,家中打扫得干干净净,真正实现了易地搬迁脱贫梦。搬迁至炭房社区的熊国花,通过群众选举当上了圆梦小组妇女代表小组长,看到搬迁入住后部分妇女同胞无事可做后,她主动与扶贫车间联系争取工作岗位,积极动员身边60余名妇女到扶贫车间务工实现增收。

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炭房社区通过政府引导,群众不等不靠,通过外出务工、就近务工、发展产业、生态补偿、个体经商、扶贫车间务工6种途径解决收入来源问题。通过开展厨师培训以及病虫害防治、经济林果种植等培训,实现居民经济增收。依托红蜜桃、软籽石榴等经济林果种植基地,大力推进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实现劳动就业670余人。

同时,积极搭建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平台,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过半成品加工的方式成立扶贫车间,共带动207人就业,累计完成产品7万余件。扶贫车间的建立,让群众在家门口既能务工就业,还可以照顾家庭,实现了“务工务农顾家”三不误,有效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如今的炭房社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提升,打造了以发展商贸业、农特产品加工业、承接普者黑旅游、餐饮、休闲、服务和民族特色为一体的服务型小城镇。截至2022年底,圆梦、兴业居民小组人均收入达1.69万元。

群众安居促进“大融合”

在社区里,活动广场、电影院、综合服务大厅、老年之家、妇女之家、儿童之家、青年之家等设施一应俱全,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我们不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区民生服务,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让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同发展共进步,画好社区民族团结‘同心圆’。”炭房社区党总支书记姜沿虎介绍。

为让搬来的各族群众“留得住”,社区积极营造优美舒适、便捷文明的生活环境。通过建设硬化居民小组进村入户道路、改造居民房屋、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村容村貌美化、亮化水平;村组均通自来水,安全饮水有保障;新建社区办公楼及炭房安置点活动广场,乡村电影院、电子阅览室、敬老院、中心幼儿园等设施进一步配齐。充分利用社区居务公开栏、居民小组公开栏,及时张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缴纳公告及缴纳步骤,开展征兵等相关政策宣传。对社区服务事项、财务、居务社区重大事项等及时进行公示,及时公示党员党费收缴情况、财务情况,对农村低保补助、高龄补贴发放、特困人员补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情况进行公示,自觉接受各族人民群众的监督。加强社区民生服务,促进社区各族群众团结一心。目前,为民代理代办事件1260件,为民解决问题和困难708件,为民解答疑惑877起。

修改完善社区规章制度。制定社区居规民约及居民小组居规民约、环卫工人工作制度等,维护社区秩序;成立红白理事会,按照移风易俗相关要求,引领文明新风,促进社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成立护村护寨队,社区综治专干做好社区综治维稳相关工作,认真调解矛盾纠纷。围绕居民需求服务,对困难居民小组进行入户走访,积极协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安定。同时,通过开展评选民族团结示范户树立典范,促进社区各族群众团结友爱。聘请环卫工人及公益性保洁员共21名,让社区各居民小组环境卫生保洁保障机制运行正常。以社区儿童之家为依托,为社区留守儿童打造爱的“小港湾”,开展民族刺绣、彝族弦子舞、书法培训等活动,从小培养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如今,炭房社区居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这里,各族群众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甜蜜的新生活。

(记者:杨月波 苏宁 刘红丹)

(编辑:李娟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