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关爱“一老一小”】文山州:“小切口”解决儿童保护“大民生”
发布时间:2024-05-15 11:12:03
近年来,文山州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合力攻坚破题,推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点面发力、纵深发展,切实呵护留守儿童健康快乐自信成长。
老师在广南县珠琳镇上寨小学与留守儿童一起玩游戏
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州、县、乡各类学校逐级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数据库,动态掌握留守儿童变动信息,确保不漏一户、不少一人,截至目前全州有留守儿童8.03万名,实行“一地一案”“一校一策”落实关爱措施。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落实主要责任,班主任履行学生管理责任,其他科任教师和教辅人员对分工范围内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负直接责任。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家庭制度,明确了结对关爱的方式、目标任务和6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全州4.67万名教职工全覆盖结对关爱本校留守儿童,聚焦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监护不力、学业困难、生活失助、心理失衡等实际问题,从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加强关心关爱和精准指导;集中利用好放假后一周、开学前一周等时间开展全覆盖家访,引导父母将关心未成年子女成长放在首位,鼓励有条件的将子女随迁务工或就近务工,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2024年寒假,通过文山州“少年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山海情”研学活动,让各县(市)22名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跨越2000多公里到上海,实现了与在外务工的父母团聚;通过文山州“少年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石榴籽”研学活动,组织各县(市)90名留守儿童到西畴、麻栗坡等地开展研学交流,弘扬“老山精神”和“西畴精神”,感悟家乡的发展与成就,体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受到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老龙小学开展留守儿童生活技能学习主题活动
全面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2023—2024学年统筹安排随迁子女入学3.41万人。做好困境儿童教育保障工作,助学金、营养改善计划、“两免一补”“雨露计划”及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国家和省州各类资助政策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2023-2024年秋季学期共争取到学生资助资金1.06亿元,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困境儿童、留守儿童11.38万人次。压实“双线四级六长”控辍保学责任制,组织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综合督导、视频抽查及实地核查学校等,采取“四步法”依法劝返安置,办好普职融合班或集中教学点,2023年全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63%,实现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像抓控辍保学一样抓初中毕业生“应读尽读”工作,统筹州内外、公民办职业学校和企业资源,聚焦确保有学位、都入学、少辍学、能就业“四个确保”办职教,2023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提高到95%。
丘北县官寨乡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共度壮族“三月三”活动
在寄宿制学校开通“亲情热线”,定期让学生与家长、班主任与家长进行视频联线,开展“亲情”沟通,将孩子关心关爱落实到行动上。建立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配备心理健康专职教师231人、兼职教师1745人,确保学生“心理问题热线”随时有老师“接听”。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组织开展小学高年级以上近43.9万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评全覆盖,依据测评结果实施筛查预警和精准干预,建立“一生一档”心理健康档案,针对重点群体实行“一生一策”,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转介、诊断、治疗。采取“1+8+5+N”模式统筹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1个州级专(兼)职教研团队引领8个县(市)教研团队,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5个学龄段,辐射引领N所学校,提升心理服务能力。建成县(市)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7个、学校心理辅导室701个,对学生心理问题开展及时疏导。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班团队会、团体辅导、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五育并举”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珠街镇中心学校开展“与你童心·伴你成长”留守儿童集体生日宴
在每学期开学初举办全州中小学“同上一堂心理健康课”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双线联动方式,分时段、分类别对103.9万名师生和家长进行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专题辅导,传播科学育人理念和方法,引导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宣传用好“守望云心”心理服务平台,组织师生积极收看网络专题讲座。充分利用教育体育部门微信公众号、学校“家长公开课”专栏,定期刊发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家长比较关注的内容,面向广大家庭宣传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提升家长依法教子、科学育儿能力。州、县(市)成立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8个,乡(镇)、街道家庭教育服务指导站和心理健康服务指导站169个,形成州、县、乡、村四级联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完善教师家访、家长座谈会、家长接待日等制度,全州中小学校普遍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联动”家长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家长会、设立1次家长接待日,每个教学班都建立家校联系微信群、QQ群等,实现家校及时沟通。
麻栗坡县杨万乡组织留守儿童同过生日宴
严格执行学生安全教育“1530”机制,扎实开展“开学安全第一课”,今年以来共1183名法治副校长、3869名“第二班主任”进校园开展普法宣讲、上安全教育课,为全州80多万名学生扣好安全“第一颗扣子”。充分利用村组活动室、学校教室等资源,在全州1002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建设“少年儿童之家”,累计建成5170个“少年儿童之家”活动点。坚持一张活动表、一张结对表、一套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档案“三张表单”管理,建立1794个家委会(家长学校)、聘请8502名校外班主任、招募1.39万名志愿服务者进驻“少年儿童之家”组织开展活动,寒暑假每周至少开展活动3次,3天以上的假期开展1次集中活动,累计有70余万人次少年儿童参与其中,得到学习、文体、心理、安全等方面的关爱服务。在全省率先推进“一乡(镇)一游泳池”建设全覆盖,投资2826万元建设游泳池104个(户外标准游泳池63个,装配式游泳池41个),惠及乡村学生37.6万人;组织8县(市)435名乡镇教师参加游泳教练员技能提升及防溺水自救培训,带动县(市)、乡(镇)逐级开展游泳教练技能培训,为“一乡(镇)一游泳池”规范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2024年文山州“少年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石榴籽”研学活动
下一步,文山州将进一步履行好在校留守儿童教育关爱职责,认真落实随迁人员子女“两为主”入学要求,做好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入学保障工作,推动资助政策向困境儿童倾斜,强化学校常规管理,落实“五育并举”,充分发挥对留守儿童学生教育、管理、保护主阵地作用,确保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来源:云新闻)
(编辑:刘虹 排版:陆军 责编:谢思思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