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化中国行丨砚山:非遗进校园 传承有新人
发布时间:2024-05-17 11:10:03
文网讯 近年来,砚山县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设各类社团或选修课,让学生更加系统、规范地接触非遗文化,鼓励学生编演作品。
砚山县第一中学依托砚山窑上土陶非遗文化,充分利用当地的非遗文化资源,开设土陶选修课、建立砚池艺术坊、砚池窑、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为学生搭建起学习和传承土陶制作技艺的平台,深度领略非遗文化的瑰丽风采。学校作品《云南省砚山县窑上青花土陶技艺复原探究》在第三十六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三七韵》在云南省陶瓷行业协会作品交流展览中荣获银奖,将砚山土陶技艺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砚山县维摩乡中心小学依托华韵白沙坡刺绣文创非遗工坊,将刺绣技艺纳入美术和手工课程中,以主题班会、队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这一传统技艺。学校还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非遗传承人王陆芬走进岔路口小学乡村少年宫,由浅入深地带领同学们认识、体验、传承彝族刺绣的独特魅力,让学生知非遗、学非遗、爱非遗、传非遗。
砚山县第二幼儿园将砚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窑上土陶”“彝族弦子舞”“棒棒灯”“白沙坡刺绣”运用到幼儿教育教学中,打造以“砚山县非遗文化”为园本课程特色,开展2个州级课题《民间土陶工艺在幼儿园中的传承与运用研究》《砚山县非遗文化彝族弦子舞在幼儿园的传承与运用研究》、县级课题《非遗文化壮族棒棒灯在幼儿园的传承与运用》。依托课题研究,将棒棒灯、彝族弦子舞融入幼儿操节中,把壮族手巾舞、竹竿舞编排进集体舞大课间进行展示。通过幼儿之声争做“家乡文化小小宣传员”等系列活动,让幼儿通过表演、绘画、讲述和游戏等形式传承和弘扬砚山的非遗文化。
砚山县盘龙乡中心小学把“彝族弦子舞”作为学校课间操进行推广。民族文化以“课间操”的形式走进校园,不仅让学生们身体得到锻炼,也让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更好地巩固和传承。
下一步,砚山县将继续提高非遗受众面和学生实践度,增强非遗传承活力,涵养青少年求知沃土,积极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认知、创造能力和家国情怀,也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注入新活力。
(来源:砚山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周秋 排版:冯鹤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