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指尖锻制文化瑰宝——壮族银饰

发布时间:2024-05-23 11:31:00  

在丘北县的众多非遗项目中,壮族银饰锻制技艺以其“精雕细刻,华美耀眼”的特点而独树一帜,人们根据自己心灵图腾纯手工制作而成,是壮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在官寨乡官寨村委会布冲村小组,壮族沙支系盛装银饰制作县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陶正业对于壮族银饰的制作有着他独到的见解。

陶正业介绍,银饰的制作由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20余道工序,包含铸炼、捶打、焊接、编结、洗涤等环节,工艺水平极高。要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刻、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制作前,要从壮族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再根据本系的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对细节或局部的刻画注重推陈出新,制作时,要保证工艺上的精益求精,使壮族银饰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壮族银饰在各民族的首饰中首屈一指,妇女着盛装时必佩银饰,昂贵且繁多。壮族用银的理念是富美和避邪。银饰有银插花、银牛角、银帽、银梳、银簪、项圈、耳环、披肩、压领、腰链、衣片、衣袍、银铃、手镯和戒指等,一个盛装的壮族妇女,全身银饰可达二三十斤。

每逢民族节日,壮族姑娘的头上、颈上、胸前、后背都戴满了银饰品,踩起铜鼓,银佩叮当,银光闪闪,饶有一番情趣。婚嫁之日,银饰更是新娘必不可少的装饰品。银凤冠和银花帽是头饰中的主要饰品,也是整套银饰系列之首,素有龙头凤尾之美称,其制作较为复杂,使用的小件饰品少则一百五十余件,多则达两百余件。

银饰,反映着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近年来,丘北县进一步加大壮族银饰锻制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银饰展示展演及培训,传承和发扬好这一民族文化,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丘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陆华秀 通讯员:罗智珠)

(编辑:唐雪娇 排版:陆军 责编:谢思思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