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学生沉迷玩“烟卡” 正确引导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4-05-29 16:36:10
近期,一种名为“打烟卡”的游戏在小学生之间迅速走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所谓的“烟卡”是从烟盒上剪下来的,沿着折痕只需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折成一张可以拍着玩的“烟卡”。孩子们通过搜集不同品牌的烟盒,自制烟卡,然后在地上轮流拍打,争夺对方的卡片。这种简单而又充满竞争性的游戏很快在校园内外掀起热潮,甚至出现了专门的交易市场和收藏热潮。
据了解,“烟卡”也分等级,价格越贵的香烟折成的“烟卡”等级越高,在玩“烟卡”的过程中,不少学生认识了许多不同品牌的香烟,而各种香烟所对应的价格,学生也非常了解,有的“烟卡”一张就高达50余元。
一些学生家长告诉笔者,孩子们为了收集更多种类的烟卡,不惜向家人索要香烟盒,或者跟家长要钱购买。这无疑给家长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影响学习。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过度沉迷于烟卡游戏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甚至可能导致他们过早接触到烟草文化。家长对此表达了深切的忧虑,担心烟卡成为诱导未成年人吸烟的媒介。
“打烟卡”游戏存在分散学生学习精力、不良价值导向等风险隐患。学生沉迷“打烟卡”游戏与沉迷网络游戏一样有害,想让少不更事的孩子从“不让玩”到“不想玩”,笔者认为需要校家社三方共同努力,正确引导。
学校要做好防止学生沉迷“打烟卡”游戏的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游戏成瘾的危害,自觉做到不收集、不攀比、不玩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当地政府、教育部门、派出所、市场监管部门、烟草公司等应开展联合行动,净化校园及周边市场环境。
家长不能做“甩手掌柜”,要加深了解孩子玩“烟卡”的不良影响,掌握防止孩子沉迷游戏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知识,切实承担放学后及假期中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职责,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开展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比如,家长多带孩子到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馆等场所活动,让孩子接受文化的滋养。
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做好“禁止中小学生吸烟”的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卷烟销售网点要在柜台的醒目位置摆放“禁止中小学生吸烟、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的警示牌,自觉做到不向未成年人售烟。市场监督管理所开展“烟卡”制售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学校周边经营户要履行未成年保护义务,不出售自制或印制带有烟草标识的“烟卡”供学生游戏和娱乐。责令有“烟卡”出售的经营户立即下架不得出售,对虚假整改的经营户,一经发现将依法进行查处。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无烟、清洁、健康的成长环境。
(郑琼)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责编:侯佑琴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