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古茶”吐出“新芽”来——文山州持续推进“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建设(一)

发布时间:2024-05-29 16:53:48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指出,西部地区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边境旅游等产业,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文山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嘱托,以“国之大者”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的文山实践,大胆突破、勇于创新,以“文山之干”的革命性举措推动边境村寨持续奋斗,向美而行,向好发展。沿边地区呈现出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大好发展局面,沿边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国家认同感越来越强。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指示,深入文山州边寨、边境、边关采访,即日起,将持续推出“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系列报道。

“古茶”吐出“新芽”来

——文山州持续推进“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建设(一)

走进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青龙湾古茶园,风吹过,空气中尽是茶香,沿着茶园的小路前行,极目远眺,满目皆绿,心旷神怡之际,耳边瑶家阿妹采茶山歌响起,欢快悠扬的歌声唱出了收获的喜悦。

近年来,文山州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茶产业作为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之一来精心打造,实施“党建引领+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麻栗坡县围绕全州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模式,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以茶为媒、以茶兴业、蹚出了一条以茶富农的创新之路,让“边民富”逐步成为了现实。



以茶兴业

小茶叶成就大产业



以茶兴业、技术加持,“古茶”吐出“新芽”来。

麻栗坡县是茶叶生长的理想家园,高海拔、多云雾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土壤条件,让40余万株古茶树在此繁衍生息。茶在云中长,云在茶中飘,云雾缭绕中的茶园成为麻栗坡县一道别样风景,也成为了以茶兴业的希望。

麻栗坡县古茶树资源非常丰富,但在过去,由于没有合适的技术和销售渠道,这些珍贵的古茶树一直没有发挥作用,大部分群众对茶树疏于管理,导致古茶树经济效益低下,村民们一直抱着“摇钱树”过穷日子。

为了让大山深处的古茶树长出“新芽”,让古茶树真正变成助农增收的“摇钱树”,近年来,麻栗坡县积极探索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争取国家及省州的大力支持,不断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茶产业培育成全县的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围绕古树茶打造“老山茶”系列品牌,整合茶叶行业资源、增强从业人员技术、提高茶叶加工品质、开展茶叶学术研究、挖掘当地茶叶文化、搭建茶叶流通平台,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坚持“扶优、扶大、扶强”,不断推进全县茶叶产业化经营。全县培育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企业28家、合作社19个、小作坊15个;具有SC生产许可证的茶叶加工企业7家。2023年以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普洱新华国茶有限公司、临沧凤庆天福茶厂到麻栗坡投资合作,兴建普洱新华国茶猛硐茶叶精制厂和云南麻栗坡县吴侨茶业有限公司,开展茶叶精深加工;在县城河滨公园建成茶叶一条街,入驻了6家茶叶企业,从事茶叶及相关产品销售。2023年茶叶产量656吨,实现产值2.13亿元。

“公司主打‘友谊茶’,将老山古树茶品牌通过海外销售渠道推广。” 新华国茶厂厂长赵炳耀说,公司将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不断提升麻栗坡茶叶品质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


今年3月19日,麻栗坡县启动了“老山茶”系列产品团体标准项目。通过委托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标准化办公室和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制定“老山茶”系列产品团体标准,推进麻栗坡茶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引领产业向高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以茶富农

创新机制走出致富路



以茶富农、幸福回甘,茶产业带动“边民富”。

每年春季,猛硐瑶族乡漫山的古树茶便开始长出新绿,当地村民每天清晨都会到山上采摘新鲜的古树茶卖到合作社,古树茶成了当地创收致富的来源之一。眼下,当地村民开始陆续进山采摘这些深藏在崇山峻岭中的“金叶子”,熟手每天可以采摘5—10斤左右,每公斤保底售价平均在12元,成为开春家门口赚取的第一笔收入。

“趁着农闲,来山上摘茶叶,环境好、空气清新,还有收益。动作快点,每天可以摘十斤左右茶叶,一天有一百多元的收入,非常满意。”猛硐瑶族乡老陶坪村委会开良村小组村民李开卫笑眯眯地说。

猛硐乡有着全县最大、最连片的古树茶园,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山涧流水潺潺,海拔在240—23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高达68.6%,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天设地造的纯天然茶园。全乡茶叶种植面积约1.66万亩,全年产量约400吨。通过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定的茶园有1万亩,涵盖了猛硐乡昆老、猛硐、坝子、铜塔、老陶坪5个村委会。

为了让茶农种植的茶叶品质和价格得到保证,猛硐乡构建扶持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打造茶叶特色产业。

2019年,龙韵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流转茶园2000亩。“我们将茶农的茶园一起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按照12元每公斤的保底价向茶农收购茶叶,确保茶农经济收入得到保障。”龙韵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盘文明说,合作社还多次组织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技能培训,有效促进茶农增收几千到几万元不等。

新华国茶厂的进驻,有效解决了猛硐乡茶叶精加工的问题,同时各茶企可实现原料就地加工,节约了成本。茶厂每天可实现鲜叶加工1.5吨,原料精制年产200余吨,并指导帮助当地109家茶叶作坊走向规范化。“除了春茶,我们茶厂夏季及秋季都跟茶农、合作社收购鲜叶,单这一项就能为当地茶农每亩增收1000——1500元。”新华国茶厂厂长赵炳耀说。

如今,猛硐乡年产茶叶250余吨,涉及茶农2500余户,辐射带动周边茶农9300余人,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现在老百姓种植茶叶的积极性都很高,茶叶的种植越来越规范化,农户的收入增加了,信心更强了。”猛硐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正莲说道,“下一步,将持续引导好茶农、茶企做好品质提升,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带领老百姓增收致富。”



以茶为媒

向世界递上茶名片



以茶为媒、交融互鉴,老山茶向世界散发着悠悠茶香。

为发挥麻栗坡古树茶自然资源优势,打造“老山茶”品牌,在外交部的帮扶、支持下,2023年4月22日至23日,首届“老山国际春茶节”在麻栗坡县举行。活动邀请了国内外茶企代表和茶领域专家,以“以茶为媒,交融互鉴”为主题,围绕麻栗坡茶叶品牌塑造和提质增效,茶产业发展定位、传统文化走出去、品牌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等议题进行互动,增进文化交流与碰撞。

今年5月15日,第二届“老山国际春茶节”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现场中外嘉宾称赞麻栗坡“老山茶”口感醇厚,当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表示对中国茶文化及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的理解。

麻栗坡茶叶“荣誉加身”,2023年联合国安理会上,麻栗坡古树茶被作为国礼相赠,茶小红、茶小绿、龙珠茶进入我国外交部机关及驻外机构服务中心“国礼目录”。麻栗坡老山茶不仅实现了从产品到商品再到精品的华丽转身,还实现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老山茶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宣传推广中被认可。如今,老山茶已成为一个知名品牌,除销往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外,还远销港、澳、台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下一步,麻栗坡县将坚持挂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一如既往地保护好县内古茶树资源;探索精深加工和个性化的发展思路,提高茶叶品质和知名度。同时,走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的发展思路,结合麻栗坡县独特的民族风情、边境旅游和红色故事,推动茶产业融合发展。

(记者:杨倩 苏宁 张军丽 黄忠艳 徐珺)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责编:侯佑琴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