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树党旗 守家园 固边防——文山州持续推进“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建设(四)

发布时间:2024-06-03 10:10:52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指出,西部地区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边境旅游等产业,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文山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嘱托,以“国之大者”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的文山实践,大胆突破、勇于创新,以“文山之干”的革命性举措推动边境村寨持续奋斗,向美而行,向好发展。沿边地区呈现出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大好发展局面,沿边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国家认同感越来越强。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指示,深入文山州边寨、边境、边关采访,持续推出“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系列报道。


树党旗 守家园 固边防

——文山州持续推进“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建设(四)

家连着国,国护着家。国是中华儿女共同缔造的国,家是祖祖辈辈生生不息的家。生活在守护山河无恙、家国永安的祖国边疆,更能体悟“家国两相依”的深意。文山州边境线长达438公里,守护好边疆、发展好边疆是文山各族干部群众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全州持续加强边疆基层党建、民族团结等方面工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文山特点、符合边疆实际之路,不断巩固提升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共筑堡垒,把边疆党旗“树起来”

“我们上寨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名。”2015年,富宁县田蓬镇上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小组组长廖世兵毅然放弃在外高薪工作,选择回乡发展中草药产业。在他的带动下,结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上寨村采取“村党组织书记+专业技术人才+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乡贤能人+致富带头人”模式聚人才,回引了乡贤能人返乡参与家乡建设。同时,持续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党员挂党旗、个人佩党员徽章、群众挂国旗的“红旗飘飘”工程。用活“村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工作组、村内党员、回引人才”五支队伍,以聚人气、兴产业为重点,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绿美乡村建设为主攻方向,让全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民族团结和谐共进,吸引在外务工的村民群众回乡参与规划建设、发展产业、强边固防、守边戍边,全村人员外流从60%降至8%,从“空巢村”华丽转身为如今宜居宜业和美的“幸福村”。

为筑强边境一线战斗堡垒,文山州积极推进“四级联创”,结合地区实际制定“选出一名好书记、配齐一套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筑牢一个好阵地、落实一套好制度、营造一个好氛围”党建强“六好”指导性标准,在边境村全覆盖成立党组织209个,188个联防所成立党支部183个,283个边境村已实现党员空白村清零,边境村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通过党建引领,守住边境防线,筑牢边境和谐稳定的铜墙铁壁。持续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回头看”,创新举办“文山之干·书记大擂台”,把全州党员群众在基层广大舞台创新创造的鲜活案例、典型经验搬上县、乡、村、组四级书记同场竞“绩”的大擂台,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示范带动把每一个党组织都建好建强。

凝心聚力,奏响边疆民族团结“幸福曲”

“我宣誓:我们是国家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守好祖国的蓝天。我们是国家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守好祖国的疆土……”这是一段护边宣誓词,也是马关县小坝子镇田湾村家喻户晓的苗族古歌《假如你是一朵花》中的歌词。这首歌,是田湾边民团结一致风雨无阻守边70余载的见证,他们始终牢记,是中国共产党让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要更加团结一心守好边防建好边疆,永远感谢共产党、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田湾村少数民族占98%左右,是典型的民族杂居村。长期以来,各民族之间都秉承着“开门是一寨,关门是一家”的思想,形成了有吃大家一起吃,有穿大家一起穿,共同发展的氛围。不管是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绿美乡村,还是守边固边等工作中,民族团结奋进始终是主旋律。通过实施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和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这里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文山州始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举全州之力、汇全州之智全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增强了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边境线上奏响了边疆稳固、民族团结的“幸福曲”。目前,14个沿边乡镇、42个沿边行政(社区)全部创成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省级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沿边乡镇4个、沿边行政村12个;42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均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718个自然村(组)实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全覆盖,形成了独具边疆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文山样板”。

固守国门,筑牢边境“铜墙铁壁”

走进中越边境悬崖上的苗寨——马关县小坝子镇大梁子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用石块一层一层垒起来的寨门,“国门”“家门”四字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尤为醒目。这里位于“两国三县”(中国云南省的马关县、河口县与越南猛康县)交界处,与越南猛康县隔河相望。

“村民们每天生产生活抬头可见祖国边境线上的物理阻拦设施,犹如新时代的万里钢铁长城,因此我们经常召开群众会,提醒群众平时栽田种地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巡边,期间发现异常情况就及时上报给政府。”大梁子村党支部书记熊正平介绍。大梁子村共73户355人,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大梁子村民守护国门的神圣使命,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村民们牢固树立“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国门意识,主动参与巡边守卡,积极配合村党总支开展“红旗飘飘”规范提升工程、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等工作。同时,该村党员深入开展感党恩教育,宣传党的国防、边防政策法规,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以“镇守边疆,视死如归”的决心意志坚决守好边境、守好国门。“有国才有家,我们的家就在边境地区,就要靠我们来守。”该村村民古林松说。

马关县小坝子镇党委书记陈登华说:“我们全面优化边境党政军警民协调联动机制,全力打造强边固防3.0版,在党委领导下,各单位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作用,跨境违法犯罪得到极大遏制。”

近年来,文山州采取“合理划分责任段、定期巡逻守边境、挂牌公示明职责”的方法,探索强边固防“五户联防、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将边境3县边民群众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配备网格长、网格员,引导边民群众全员参与、全民守边,形成一乡一阵地、一村一堡垒、一户一哨所、一人一哨兵的边境防控铜墙铁壁。

边境稳则社会稳,边境安则全局安。文山州边境各级党组织、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下好“一盘棋”、画好“同心圆”,自觉做到守边有责、守边负责、守边尽责,把祖国边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

(记者:杨倩 刘瑞 杨月波 付连兵 张荣涛)

(编辑:董飞 排版:向传帅 责编:关韦伟 终审:刘瑞)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