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绣出美好新生活——广南者兔乡大力引导群众发展刺绣产业
发布时间:2024-06-04 14:45:20
壮族刺绣历史悠久,“十月山城灯火明,家家织锦到三更”描绘的就是曾经壮乡人人织锦的全盛时期。近年来,广南县者兔乡围绕“打造一个刺绣品牌、培育一批巧匠、建立一个基地、开发一批产品、设置一个示范展区、畅销N个销售平台”的发展思路,搭建了研发、生产、销售、展示、行业五个平台,采取“龙头产业+合作社+工作坊+农户(绣娘)”的发展模式,让壮家群众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绣出了一幅幅精美的生活画卷。
走出产业“新路子”
者兔乡里夺村的村民汪晓功以前从来没想过,靠着自己的刺绣手艺,每个月能收入5000元左右。“以前不知道市场行情,我们的绣品总是卖不出去。现在跟着新开的工作室学会很多东西,做出来的绣品也能卖出一个好价钱。”汪晓功说,她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在家门口就有收入。
汪晓功所说的工作室,是来自河南省的“95后”女孩张珍2023年4月在里夺村成立的“缕程”壮绣文创工作室。被当地壮绣绚丽多姿的图案和“绣娘”精湛的技艺深深吸引的张珍,将现代设计理念与壮族传统刺绣长短处互补,融合开发出一系列纯手工绣品,不仅保留了传统刺绣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设计的元素,成为了更有市场价值的文创工艺品。如今,越来越多的“绣娘”开始加入工作室,学习并承接文创产品的制作。
“缕程”壮绣文创工作室成功创办并带动村民增收是者兔乡大力推动刺绣产业发展的成效之一。为了增加群众收入,者兔乡结合当地壮族群众善于刺绣的实际,大力实施刺绣产业链培育锻造,建立“链长+链主”工作机制,培育民艺设计师驻乡开办“缕程”设计工作室、广南县者兔乡针晶刺绣专业合作社、佳恒刺绣合作社等“链主”,并培育壮大本地龙头企业,孵化培育庭院刺绣、工作坊等,带动群众发展刺绣产业。目前,全乡经营民族服饰制作、商铺、家庭加工作坊等主体354个,其中刺绣经营主体(商户)67个、合作社2个、家庭作坊286个,带动5000余名妇女就业。
精准定位“新法子”
“六万一次、六万二次、六万三次……成交!”随着一声成交,4月22日,在广南县者兔乡集镇九龙路举行的首届壮锦艺术节拍卖现场,一幅设计完整、构图巧妙的绣品《花间背带》以6万元的高价成功竞拍。
为了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者兔乡以“缕程”设计工作室为引领,以“三月花街节”为契机,精准聚焦高端客户,拓展高级绣品订制业务。研发非遗茶染、刺绣方巾、刺绣飘带等制作具有收藏价值的精品、珍品、极品,直线专供高端买家,引领者兔刺绣产品高端化发展。同时,发挥机绣人工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提高专业合作社机绣产能,以佳恒刺绣合作社为代表的机绣产业,专业化、标准化、批量化生产香包、挎包、衣服、手帕等刺绣花样和装饰品物件,拓展大众消费市场。此外,持续挖掘壮乡民俗文化故事,进行创意设计,丰富传统特色刺绣产品,提高传统刺绣产品的吸引力,让指尖刺绣成为绣娘的“指尖经济”。目前,全乡共有绣娘7800人,年产值约1350万元。
探索发展“新方子”
4月10日,正逢者兔2024年“三月花街节”系列活动开幕,者兔乡街道上大大小小的壮族刺绣服饰店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来自昆明的游客袁阳特地选购了一只壮族刺绣背包,“这次既感受了壮族歌舞,又买到了壮族特色产品,这趟旅行非常值得。”袁阳说。
者兔乡的刺绣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的“规模化培训+以工带学”的培训模式。者兔乡发挥刺绣工艺大师“传帮带”作用,在生产过程中面对面讲授技术,手把手传授技能,孵化培养生产一线技术骨干人才。目前,共开展规模化培训16期,培育绣娘400余名,“以工带学”培训200余名。
为了能与时俱进,者兔乡引导刺绣经营主体、合作社等将传统技艺与现代风格相融合,推动者兔刺绣与本土服饰、文创产品、民俗用品深度融合。近年来,相继推出“九龙山野生藤茶+刺绣”新款伴手礼,打造“花街恋”文创品牌,在“三月花街节”系列活动中进行线上、线下销售。据统计,2024年“三月花街节”系列活动期间,拉动刺绣产业经济收入156.72万元,共带动436名绣娘增收27.43万元。
(记者:陆志芳 通讯员:郑艳芬 图片由者兔乡政府提供)
(编辑:李娟 排版:向传帅 责编:关韦伟 终审: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