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一场迟来的忏悔
发布时间:2024-06-05 15:44:29
“蹉跎岁月的我,无法忘记警官的教育和引导,无法忘记亲情帮教那天与母亲和妻儿相聚的美好时光。”
“正是这份浓浓的亲情,使我改变了心态,积极改造,铺成了我改造路上坚定不移的基石,让我始终朝着家的方向努力坚定前行。”
……
近日,在云南省文山监狱十监区罪犯认罪悔罪现场,曾经的“刺头”罪犯海某,满怀悔恨地诉说着他的错误行为,真诚认罪悔罪。
把脉会诊找“病因”。罪犯海某,因犯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海某入监服刑以后,常常思念父母妻儿,担心年迈父母的身体,忧虑妻子独自承担家庭重任,牵挂儿女学业。面对漫长的刑期,他既担心再也见不到亲人,又害怕见到亲人,内心满是懊悔、迷惘。他一度情绪低落,缺乏改造动力,长期自述身体不适,但经医生仔细检查后并未发现身体状况明显异常。
靶向治疗开“医方”,多方思想教育引导。从监狱领导到监区领导、管教、分监区责任民警,都定期、适时对其开展个别谈话教育,鼓励其多参加集体有关活动,帮助其树立改造信心,增强挫折承受能力,缓解焦虑。
组织进行亲情帮教。监狱民警联系海某家人对其进行亲情帮教。帮教当天,海某父母、妻子携一双儿女从千里之外赶到监狱,面对面对海某进行亲情帮教。在家人的亲情感召下,海某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向家人表示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
共情沟通解开心扉。监狱民警通过多次与海某拉家常式共情沟通,肯定其积极方面,帮助海某厘清思想上的困惑、疑问。同时,认真倾听海某日积月累的负面情绪,并给予排解宣泄。
刑事政策激励引导。监狱民警以海某刑期已减为有期徒刑二十五年为例,向海某认真深入宣传、讲解积极改造与消极改造对刑期变更造成的不同结果,激励引导海某端正改造态度,积极改造。
鼓励参加文体活动。监狱民警积极鼓励、引导海某参加监区书画兴趣小组及唱歌、象棋等文体活动,陶冶情操,缓解思亲念家情绪和改造压力。
心理矫治缓解焦虑。监狱民警对海某进行心理测试,结合测试结果,进行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舒缓焦虑情绪。让海某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适。
迷途知返奔“新生”。在监狱民警及海某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长达半年的矫治,海某逐渐走上正常的改造轨道。性格开始变得开朗,并与他人和睦相处,能积极参加监区组织的书画兴趣小组及唱歌、象棋等文体活动;与家人的联系也日渐增多且能良好保持,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改造信心和改造动力不断增强;能主动向监区申请,在监区组织的认罪悔罪教育大会上作现场忏悔,“现身说法”,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下一步,文山监狱将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工作方针,对罪犯实施精准教育转化,推动罪犯真诚认罪悔罪,重塑健康人格、树立改造信心,在维护监狱安全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安宁上行稳致远。
(来源:云南省文山监狱 文山州委政法委)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