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全国土地日丨@文山人 让我们一起珍爱土地

发布时间:2024-06-25 09:57:07  

守住“命根子” 守好“米袋子”

——读懂“土地日”背后的意义

今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法。为纪念这一天,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从全国层面来看,全国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从全球层面来看,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就中国而言,土地是人民群众的“米袋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土地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对保护耕地、节约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部署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为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方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明确论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本质特征之一。这在根本上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走生态绿色之路,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要在土地这个根本问题上划定红线,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为统筹发展与安全奠定根本的空间载体基础。在今年2月1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的意见》。这次会议对未来土地政策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今后,土地政策将更严格、更协调、更具引领作用。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成为耕地红线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必须牢固树立系统观念,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必须久久为功,以强大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新中国建国前的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我国经过艰苦努力,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但也面临着艰巨的耕地保护任务。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与此同时,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超过一半的耕地依然靠天收。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南,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特征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全州8个县(市)都是滇桂黔石漠化云南片区的核心区域。全州国土面积3.145万平方公里,97%都是山区半山区,岩溶地貌占53.4%,石漠化面积占岩溶面积的71.1%,全州耕地963.45万亩,水田152.18万亩,人均仅0.4亩,还不及全国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耕地寸土寸金、十分珍贵。

近年来,文山州坚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出台坚决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十条措施,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通过加快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充耕地、生态修复、城乡建设用地整治、产业结构调整等举措,恢复和新增耕地56.82万亩,排全省第一。面对耕地面积小于30亩的地块占比高达86.7%,耕地破碎、连片程度低的困境,采取腾退坝区、低丘缓坡区域插花林果地恢复为耕地等办法,有效促进耕地集中连片和规模化利用,有效提高耕地利用率,并灵活运用“异地补足”或“进出平衡”方式,确保耕地质量和数量“双保”。2023年,全州净增耕地48.14万亩,排云南省第一位;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8.1万亩、粮食产量177.04万吨,分别居云南省第3位、第4位;粮食总产量实现22连增。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全国土地日虽然只有一天,但保护土地应落实在每一天。读懂全国土地日背后的深意,我们在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将更加清晰、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措施将更加得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念将更加坚定。

在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参与、共同行动,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共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气象。

(文山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编辑:周秋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