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历时6个月,砚山小学生探寻“化石围墙”背后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4-06-25 11:28:06  

探寻“化石围墙”背后的秘密

——砚山县3名小学生历时6个月的“化石追踪记”

近日,砚山县自然资源局矿管股来了3名小学生,称他们在乡下发现了疑似植物化石,并打开电子照片请矿管股工作人员辨认。经工作人员仔细查看,这些“小叶子”确为实体植物化石。得知情况后,记者于6月21日联系到其中一名孩子李代翔的妈妈、砚山县第一小学教师卢娜,详细采访了孩子们发现植物化石的经过。

化石.jpg


下乡做客,细心孩子发现疑似化石


卢娜告诉记者,2024年1月寒假的一天,她带五年级的儿子到八嘎乡三星村做客,在村子里,儿子看到村民们用来砌围墙的石头形状十分奇特,与其他地方的寻常石头不一样。这些石头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表面也不平整,上面布满了树纹状的孔隙。儿子被这些形状奇特的石头深深吸引,经他仔细观察,还在一些石头上发现了“小叶子”形状的印迹。

“这些‘小叶子’是不是传说中的化石呢?”兴奋之余,儿子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卢娜,卢娜与一起来做客的同事田昭阳老师前来观察,初步认为这些纹路奇特的石头,以及石头上的“小叶子”,极有可能是植物化石。当天,他们将这些奇特的石头拍摄下来,打算回家后进一步探索研究。

化石6.jpg


野外调查,发现更多树纹状疑似化石


回来后,儿子对此次做客的“意外收获”一直兴致不减,经常上网搜索化石相关知识,翻阅相关书籍,还时常与要好的同学讲述自己的发现,引发了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6月1日儿童节当天正值周六,卢娜邀约同事田昭阳、卢荣春,带上儿子和他要好的同学张庭景、王浩然,再访三星村,开展化石遗迹调查活动。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当地化石的范围及规模,当天,他们走访了多位村民。村里上年纪的老人们都说,从他们记事起,村里到处是这样形状奇特的石头,田间地头、山坡沟谷,随处可见,村民们都已经见怪不怪了。由于这些石头质地较轻,便于搬运,村民们都用这样的石头来砌围墙。

在村民们的指引下,他们还到村子周边的山坡、沟谷、路坎、地头开展调查,希望能找到一些动物遗骸的踪迹,或者小昆虫、小贝壳的疑似化石,但都没有,他们看到更多的只是树纹状的石头,有的像大树的根部,有的像粗壮的枝干,仿佛高大的树木历经亿万年时光后“石化”了的模样。

“说它是石头吧,外形纹理却酷似木头,说它是木头吧,摸在手上却是石头的手感。有些石头还很‘脆’,稍一用力就能捏碎。”此次调查让孩子们增添了更多的谜团。

化石3.jpg


自然资源部门初步确认为实体植物化石


“书上说,化石需要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才能形成,三星村的这些形状奇特的石头究竟是不是化石?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带着诸多疑问,6月18日,3名孩子在田昭阳、卢荣春2位老师带领下,来到砚山县自然资源局寻求真相。

该局矿管股工作人员仔细辨认了他们拍摄的照片,看见照片里的“小叶子”叶脉清晰,形态自然,呈现出远古的、原生态的状态,确认是实体植物化石。至于其他树纹状的石头是否为化石,还需要权威专家进一步考察研究才能论断。经初步分析,这些植物化石是古老的有机物在成岩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经过分解和蒸馏作用,其中的H(氢)、O(氧)、N(氮)元素挥发逃逸,而C(碳)元素保留下来,最终保存为以碳质为主的较为稳定的碳质薄膜实体化石。

化石4.jpg

确认自己发现的石头就是化石,孩子们兴奋不已,怀着迫切的心情,他们又提出了一些植物化石的相关疑问。工作人员非常重视他们此次“意外的收获”,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维护他们的探索精神,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讲解了化石的分类以及形成的环境条件等知识,以及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等知识。

此后,砚山县自然资源局的工作人员为了让更多小学生了解化石的相关知识,主动与砚山县第一小学相关领导取得联系,将化石相关知识和古生物化石保护法律法规等资料交给老师,助力学校开展课外科普学习和宣传。


采访后记:

植物化石是经过漫长地质作用后形成的地质遗迹,是研究地球历史的宝贵资源,化石本身具有极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植物化石也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的宝贵资源,对于开展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研究,以及开展地球演变、生物演化等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科研价值。在此,希望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三星村化石的保护和科研考察工作,不让这些宝贵的地质遗迹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

在此次辗转联系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3名小学生乐于钻研、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以及砚山县第一小学的老师耐心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索的积极态度。不管将来三星村化石的科研考察工作将如何展开,从他们身上,记者看到了崇尚科学、敬畏自然、孜孜以求、教学相长的态度,也看到了经由素质教育的“浇灌”而结出的美好果实。



(记者:杨发慧 通讯员:张琳 本文照片均由卢娜、田昭阳、卢荣春提供)

(编辑:周秋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