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产教融合搭平台 “订单”培养破瓶颈——曲靖市探索产业技术改革纪实
发布时间:2024-07-02 09:44:39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积极推动产业技术改革,着力推进政校企深度融合,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曲靖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围绕需求打通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任督二脉”
曲靖市总工会针对企业“用工难”、职业教育“招生难”、本地务工者就地“就业难”、技术工人“用工荒”的“三难一荒”问题,探索出一条化解之路。
德方纳米3期11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有200个技术维修工和机电工的缺口,而一线操作工、水电工、叉车工和焊工的缺口在2300人左右。与此同时,学校招生也成为职业学校的“老大难”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曲靖市通过搭建校企合作的新平台积极探索产业工人“订单式”培养模式。曲靖市总工会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和产业工人的就业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对绿色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数字经济、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深加工以及生物医药等产业进行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建立涵盖70家企业用工需求的数据库,构建覆盖曲靖及周边地区的16家院校的学科专业数据库,打通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任督二脉”,高效输送优质人才,助力曲靖发展。
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第二批全国试点单位,云南省曲靖市麒麟职业教育集团以建设新能源汽车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为基础,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典型引路、先锋开路,把“一枝独秀”转变为“百花齐放”,把“盆景”打造成“风景”。
借着全国第二批产改示范点和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的东风,麒麟职业教育集团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主题,通过“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建设实训基地,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教学课堂搬进生产现场,达到学校与企业专业共建、课程共担、师资共训、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的目的。2023年,“冠名班”“订单班”完成“定制式”招生5410人次;订单式精准培养产业工人7969人。
“人”“岗”高效匹配
“用工荒”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21年,曲靖市第一届“新型现代学徒制隆基班”(以下简称“隆基班”)开班,曲靖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与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工业技师学院等院校共办“订单班”。“隆基班”学员在校期间,就可以常态化进入公司参观、实操,提前熟悉岗位,了解职业需求。
曲靖市总工会立足曲靖产业发展实际,通过“政校企”三方联动,用好用活全市优质职教资源,使“人”“岗”高效匹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构建支撑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工人队伍。同时,曲靖市还制定出台了《曲靖市关于深化政校企合作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出台后,通过开展“师带徒”“双元制”教学,采取“冠名班”“订单式”“定制式”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教师入企顶岗,企业骨干进校传技,形成“校长变厂长、老师变师傅、学生变学徒、课堂变车间、作业变产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五转变、五结合”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师资共训、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的“六共合作”育人目标;做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企、生产即实训、毕业即就业,破解了企业用工难、职业教育招生难、曲靖外出务工人员就地就近就业难等“三难”问题。
政校企“三方六面”合作多赢
如何着眼曲靖市现代产业发展的实际,发挥曲靖职业教育优势,通过政府搭台、部门牵线、校企合作,培养建设一支适应曲靖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规模宏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能等级高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一直是曲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主要目标。
“不少职教院校是把学生送到企业去,我们是把企业引进来。”曲靖应用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孔丽说,学校搭建了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电商平台开网店、做直播。曲靖应用技术学校学生黄泽在校期间,与同班同学创办淘宝店,一年赚了2万多元。“学校90%的学生来自农村地区,一人就业就能改变一个家庭,职业教育对提升农村家庭收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用很大。”曲靖应用技术学校校长刘进权说。
曲靖经开区依托硅光伏和新能源电池两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曲靖职教优势,按照“搭建1个平台、建立2个信息库、培育3个试点、建立4个机制、打造5个亮点品牌、形成N个经验成果”的政校企合作工作思路,着力深化政校企合作,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曲靖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联合体由曲靖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分行业和产业组建第一批产教融合共同体,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积极构建“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的新模式,打造技能技术人才培养新高地。
2023年,曲靖市成立首批“曲靖工匠学院”和曲靖市现代产业人才培训学院,通过实施“卓越企业家培养工程”“现代产业人才培养工程”“能工巧匠培养工程”“学历提升工程”精准培养技能人才。
成立产业研究院和产业学院,赋能曲靖产业发展是曲靖产业技术改革的另一个亮点。曲靖市以政校企合作模式为载体,围绕“一县一业”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围绕光伏、新能源和大数据建立“1+D+N”产学研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研究院,围绕陶瓷产业四大板块建立陶瓷产业研究院。同时,与昆明理工大学共建绿色能源现代产业学院和先进制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打造“学院进入园区、学生贴近企业、科研服务产业”的新型合作模式。
在深化产改的道路上,曲靖市将积极推进政校企合作,实现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让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端口前移,培养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来源:曲靖日报)
(编辑:董飞 排版:陆军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