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100万元!西畴莲花塘闯出联农带农新天地

发布时间:2024-07-03 16:10:51  

文网讯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探索和创新联农带农新模式成为关键之举。西畴县莲花塘乡组织辖区10个村委会共同认筹出资50万元、贷款50万元,成立了清莲惠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公司不大,经营领域却不少,100万元闯出联农带农新天地。

在乡党委政府引导下,公司业务板块划分为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工程建设、餐饮服务、劳务派遣、垃圾清运、农资配送等12个,然后将12个业务板块合理分配成10个单元,每个村委会负责一个单元,全体村干部组成一个团队围绕承担的业务展开工作。公司收益按“3331”比例进行分配,即:30%用于绩效考核,30%用于公司再发展,30%用于村集体分红,10%用于全乡公益事业建设。

莲花塘乡党委书记王华祥介绍,每个村所经营的业务板块都有一定任务,超额完成任务的有绩效奖励。这种激励机制彻底杜绝了曾经有人在干有人在看的现象。

红石岩村负责餐饮服务板块,在这场无形的擂台赛中,红石岩村团队从聘请厨师到菜的品质、味道、数量再到宣传都下足了功夫,把莲花塘乡清莲惠餐馆经营得有声有色。

红石岩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邓兴庆说:“利益就是动力,完成任务后的收益60%交给村集体经济公司,25%分配给我们的团队成员,10%是我个人所得,剩下5%我们自主分配,哪个干得好就奖励给哪个。所以,大家都有动力,工作起来干劲十足。现在餐馆每月毛收入3万元左右,效益还不错。”

负责劳务派遣业务板块的界牌村团队工作起来更不含糊,不管是长期固定工,还是临时工、小时工,只要有工作通通安排。先后到广东、上海、文山州内联系寻找合适的合作企业。在乡里工地、蔬菜基地、餐饮饭店等主动联系,全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小河沟村小组熊正福因家里琐事较多,无法外出务工,在界牌村团队的帮助下,经常到周边打临工,记者见到他时正在芦差冲村八角林除草。熊正福说:“除草一天可以得120元。做临工主要看做什么,轻松的工作一天有80元,体力活的比如在工地上搬砖就有200-300元一天。反正只要有活我都去,挣的钱补贴家用后,还可以存一点。”

界牌村党总支书记董加权说,只要能够挣钱,他们就积极联系群众去干,不管干什么,工钱合理即可,今年解决就业大约200人。

负责农特产品销售的香坪山村团队也是铆足了干劲,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刚过去的端午节,这个团队将土鸡蛋、藤茶、红糖、腊肉、饵块等一批农特产品卖到上海、昆明等地以及挂钩单位,短短几天时间,毛收入近40万元。

香坪山村党总支书记邓国飞说:“节前,我们做了充分准备,及时联系上海和挂钩单位销售一部分,通过网络平台又销售一部分,比我们预期的销售还好。”

在10个团队的努力下,12个业务板块工作成绩突出,经济收益也在逐渐增加,公司成立以来累计实现营业额500万余元,带动部分群众及10个村集体增收60万余元。加上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一些软硬件设施得到建设。其中,投资170万元建设了农特产品产业孵化中心一期项目,涵盖冷库436㎡,原料分拣车间194㎡,农特产品电烘烤设备1套、烘烤生产线2条,厂房改造480㎡。

此外,还建成八角基地300亩,蔬菜基地100亩,油茶基地60亩,餐馆1个,农资配送中心1个。实现八角、稻米、茶叶、糖料等农特产品初加工,打造出土飞鸡、藤茶、玫瑰花茶、红糖等一批特色明显的“莲”字号农特产品。

公司已形成“1234N”的产业发展局面,共打造出1个农特产品产业孵化中心、2个幸福平台(“幸福里”和“幸福食堂”)、3条生产线(烘烤加工生产线、冷链运输生产线、藤茶加工生产线)、4个示范基地(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八角提质增效示范基地、油茶抚育管理示范基地)、N个业务板块(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工程建设、餐饮服务等12个业务板块)。

西畴县清莲惠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相成介绍,公司涉及领域广,带农致富的渠道就宽。例如:务工收入、土地入股分红、参与产业发展、农特产品销售都是群众增收的好路子。同时,针对销售公司指定了专人负责联系上海、帮扶单位、订单农业、网络平台,确保销售有保障,产品能够卖得出去,群众利益不受损。今年以来,各种业务收入全乡两万多人受益。

未来几年,公司将按照“1+10+N”的发展思路和“1234N”的产业布局。建成10个示范基地,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水稻种植示范基地、藤茶种植示范基地、八角提质增效示范基地、油茶抚育管理示范基地、餐饮服务示范基地、农特产品展示销售示范基地、农资销售配送示范基地、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基地、农特产品品牌孵化示范基地。建设6条生产线,即:农特产品烘烤加工生产线、油料加工生产线、大米加工生产线、藤茶加工生产线、炼油加工生产线、民族服饰加工生产线。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记者:罗佳贵 卢朝学)

(编辑:董飞 排版:陆军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