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麻栗坡猛硐所:警务背包百宝箱 满载浓浓警民情
发布时间:2024-07-03 16:34:49
近年来,麻栗坡县猛硐边境派出所深化“两队一室”警务改革机制,加强和改进以派出所为重心的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在背包警务的基础上打造车载警务,互补做实主动预防警务,以“背包警务”+“车载警务”打造流动警务室,做实主动和预防警务,因地制宜地开展好“平安前哨”工作,真正走好“群众路线”、写好“平安故事”。
猛硐所依托“背包警务”,扎实为民办实事打造流动警务,从社会治理的最小细胞、最小单元抓起,推动社区警务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实现“快警务”“微警务”。猛硐所民警身负背包,走村入户,把“宣传册”装进背包里,将法律知识背到群众家中。结合“法治宣传固边防”“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拓展法治宣传阵地、法律服务、社会面治理等工作形式,建立更高效的风险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做实小纠纷就地化解、小隐患及时排查。猛硐所民辅警利用警务背包装茶,在调解矛盾纠纷时,为当事人泡一泡茶,平顺双方心理,使双方当事人建立初步心理舒适感和内心安全感,更利于矛盾纠纷的调解。努力实现矛盾纠纷早化解、风险隐患早预警、治安要素全掌握、源头治理早发力,做到治理端口前移,带动派出所基础业务全面提速增效,形成了大小事快速高效办结的“小、微、快”警务风格。并按照“一事一回访”的原则妥善处置后续工作,全面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后半篇文章”。
按照“一事一回访”“谁调处、谁负责”原则,由专职调解员采取上门、打电话等形式,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回头看”,认真做好善后处理和当事人思想教育工作,全面掌握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对履行协议不及时、不到位的,督促当事人及时履约,防止调而不解、解而不和。对已经调处的矛盾纠纷可能发生反弹的,及时组织力量跟进开展二次调解。做实主动预防警务,2024年以来,猛硐所累计走访农村家庭710户,2140名群众,主动排查矛盾纠纷26起,化解24起,化解率达92.31%,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猛硐所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扩大“老山红色警队”效能影响。打造车载警务,把“以案释法小舞台”“流动普法影院”装进车里,将法治运进心里。采用“一站一停”的流动形式,播放真实生动、老百姓一看就懂的普法宣传视频、警示教育等影视作品,更直观更直接地进行普法宣传,群众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相比发宣传资料等形式的普法宣传成效更加明显,实现辖区五个村委会、各学校、各单位的全覆盖。
猛硐边境派出所利用现有法治宣传小舞台,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活动,将演出所需横幅、音响、道具等装进“流动普法宣传车”,利用乡政府投影仪,下载法治宣传小电影、小短片,装在流动宣传车上,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到各村小组开展法治宣传。通过“以案释法”节目,利用街天、节日节点、农闲时间、走村串巷,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单位,以真人演出的方式进行以案释法,《打架的代价》《两家人的麻烦》《快来缅甸当保安》等节目,涵盖打架斗殴、矛盾纠纷、网络电信诈骗等方面等法律知识和预防措施,丰富的内容、有趣的剧情、卖力的演出,得到了观众的共鸣和认可。“流动普法宣传车”运行以来,共开展露天电影放映、“以案释法”演出及法治巡讲40次,发放宣传手册2700余份,受众达4000余人次。
打造车载警务“警务流动服务站”,推动建设“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融合乡政府综治办、村委会等多方力量,促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化被动为主动,共同破解治理难题。警务流动服务站是集应急处突、巡逻防控、打击现行、警情处置、化解纠纷、服务群众、窗口宣传“七位一体”的多功能警务站,针对群众不容易到所办理的业务工作,如办身份证、户籍业务,利用流动警务车装上设备为群众上门办证、送证,积极为辖区群众提供警务服务。背包装不下的装备,流动警务能够装下。
依托“警务前置”新格局,猛硐派出所从接处警开始,发挥综合指挥室中枢“大脑”作用,每日向流动警务车派遣任务,实现各项业务精准快处,惠及民生,猛硐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动态隐患清零的同时,让“遇事找法、法在身边”成了辖区群众的共识。今年以来,猛硐所已先后接待居民法律咨询479人次,处置警情纠纷51起,办理证件23人次。警务流动服务站到达哪里,就将矛盾纠纷主动排查工作开展到哪里;哪里报告有矛盾纠纷,流动警务车就开到哪里。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和可)
(编辑:唐雪娇 排版:冯鹤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